在广州市公安系统的花名册里,花城派出所社区民警俞达源的履历格外亮眼 —— 从公路上疾驰的交巡警到隐入人群的便衣侦探,从穿梭街巷的巡逻民警到抽丝剥茧的刑案专家,25 年间,他身着 8 类警服,横跨 7 大警种,用超 65000 小时的服务时长,在羊城大地上刻下了 “守护平安” 的坚实足迹。而这张与众不同的 “岗位轮转图”,正是他如今深耕社区治理、屡破大案的 “终极密钥”。
从 “马路卫士” 到 “社区管家”,25 年遍历警种淬硬功1977 年 6 月,俞达源出生于广东广州,这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成为他后来投身公安事业的初心。1998 年,他考入广东省司法警察学校公安保卫专业,为从警之路打下坚实基础;2001 年 10 月,他正式加入广州市公安系统,从花都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的见习民警起步,开启了长达 25 年的基层坚守。
初入警营,俞达源便展现出极强的责任心与行动力。在交警大队任职的 5 年间(2001.10-2006.06),他顶着烈日指挥交通、冒雨处理事故,用专业守护道路平安,先后获评 2003 年度广州市优秀共青团员、2004 年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 “十佳巡逻民警”,还在 2003 年 7 月斩获广州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成为年轻民警中的标杆。
2006 年 6 月,俞达源调任巡警大队二中队,身份从 “马路卫士” 转变为 “街头守护者”。他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在巡逻中精准识别可疑人员,2007 年、2008 年、2009 年连续三年获广州市公安局个人嘉奖。此后,他又先后在狮岭派出所、花山派出所、新华派出所等单位任职,从治安防控到案件侦查,从纠纷调解到群众服务,每一个岗位都成为他积累经验的 “练兵场”。
2015 年起,俞达源涉足消防领域,在城东派出所、芙蓉派出所任职期间,他深入社区排查消防隐患,组织消防宣讲,2016 年 1 月被评为广州市花都区 2015 年消防工作先进个人。2020 年 7 月,他重返交警岗位,以更成熟的经验应对交通管理难题;2023 年 7 月至今,他扎根花城派出所社区民警岗位,将 25 年多警种经验 “熔于一炉”,成为社区治理的 “全能手”。
值得一提的是,俞达源不仅在工作中拔尖,还曾在 2002 年广州市花都区第四届运动会上,斩获 “风神杯” 100 米第二名、4×400 米第三名,用运动赛场的拼搏精神,诠释着人民警察的活力与担当。
12 项工作法 + 31 名骨干,“多面手” 带出新时代治理样本
“无论穿哪类警服,保护人民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从来没变过。” 这是俞达源常挂在嘴边的话。25 年的岗位轮转,让他掌握了侦查、防控、调解、宣讲、处突、创新 “6 大本领”,也让他更懂群众需求。
在花城派出所社区民警岗位上,俞达源将多警种经验转化为治理效能:他结合交警经验优化社区周边交通微循环,解决居民 “停车难”;借鉴刑案侦查思路,建立 “邻里守望 + 视频巡查” 防控模式,让社区盗窃案发生率下降 30%;运用消防宣讲技巧,开展 “安全课堂进小区” 活动,覆盖居民 2000 余人次。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结合基层实践独创了 12 项工作法,其中 “三步调解法”(倾听诉求、法理讲解、情感疏导)成功化解邻里纠纷 120 余起,“重点人群帮扶法” 帮助 5 名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同时,他发挥 “传帮带” 作用,带出 31 名业务骨干,其中 12 人获评 “优秀民警”,成为广州公安基层队伍的 “中坚力量”。
截至 2025 年,俞达源已累计获得 14 项省市级荣誉,从个人三等功到 “十佳巡逻民警”,从消防工作先进个人到优秀共青团员,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他践行 “维护稳定、守护平安、服务人民”3 大使命的生动注脚。
个体叙事映照群像,“俞达源们” 绘就南方枫桥新图景
“俞达源的故事就像多棱镜,既折射出广府警务的独特禀赋,更照见中国基层民警的集体群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社区警务研究中心李教授在调研中这样评价。在俞达源身上,“岗位轮转” 不再是简单的工作调动,而是基层民警 “一专多能” 的成长路径,更是警民信任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如今,在广州公安系统,像俞达源这样的 “全能尖兵” 正不断涌现。他们扎根街巷、贴近群众,将 “枫桥经验” 的精髓融入日常工作,让平安防线在社区阡陌间自然生长。正如俞达源所说:“25 年从警路,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未来,只要群众需要,我还会继续守在这里。”
从青春年少到鬓角微霜,俞达源用 25 年坚守诠释了 “人民警察为人民” 的誓言;而他的故事,也成为新时代广州公安 “以人民为中心”、深耕基层治理的鲜活注脚,为打造具有南方特色的 “枫桥经验” 样本,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