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新昌,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消防大队的训练场上。42名身着迷你训练服的少年正弓着腰,在消防员的指导下铺设水带——这是2025天姥少年特训营的消防演练现场。当橙色的“火苗”被扑灭的瞬间,11岁的吕钶抹了把额头的汗,眼里闪着光:“原来消防员叔叔每次出警,都要和时间赛跑。”这场为期5天4夜的特训营,恰是浙江省新昌县少年警校“警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生动切片。
作为2025年新昌县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少年警校自开办以来,便以“培育一人,带动一家,辐射一域,平安一城”为目标,在“阵地共建、课程共创、模式创新”中编织起一张“家、校、社”协同的平安防护网。“这不是零散的活动,而是一套让法治教育落地生根的系统工程。”新昌县公安局政治处主任、少年警校校长石青中表示。
新昌县少年警校以“党政牵头、公安主抓、教育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开展工作。为此,公安、教体、团县委、关工委等部门联合成立校委会,“三级联动”模式让资源高效聚合:公安输出警务专业知识,教体负责校园落地执行,团县委与关工委联动社会力量,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2月14日,南岩小学的启动仪式上,“2+5+N”多维警训体系全新登场,让这份协同有了具体的承载——以县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和狐巴巴探索星球为核心的2个中心营地,串联起七星、城东等5个派出所组建的少警大队,辐射至消防大队、法纪教育中心等7处特色阵地,将应急救援、法纪教育等场景“搬进”了实践课堂。“辖区的企业、景区都是少警课堂,孩子们巡护家乡山水时,就把安全知识学了。”少年警校教官、城西派出所民警吴登辉说。
“戴上VR眼镜,仿佛真的站在十字路口,大型车辆盲区一眼就能看清!”在交通安全体验课上,学员们通过“AI+交通实景实训”系统,直观感受危险场景。这种“让知识活起来”的教学方式,正是新昌少年警校的教学密码。“多感融合课程”通过“视觉警示片+听觉案例库+触觉防身术”,让安全技能在全感官体验中内化。模拟警情处置课上,学员吕佳乐处理“超市失窃案”时,不仅认真记录“嫌疑人”特征,还学着安抚“受害者”情绪,课后他总结:“当警察既要勇敢,还得有耐心。”专业表述赢得教官掌声。
新昌县公安局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少年警校班主任裘历辉表示:“我们还推出‘差异化课程包’,根据学生年龄和特点,每个课程包都由派出所联合校委会共研,确保按需配送。”队列训练培养纪律意识,内务整理锤炼自律品格,消防演练掌握生存技能,每一项都紧扣青少年成长需求。
同时,打通“线上+线下”教育场景,推出了少年警校专属小程序,实现了学员招募、课程学习、活动预约、积分晋升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3000余名注册学员在线上学习32个课程视频后,可线下参与实践,用积分解锁警营研学资格,总浏览量已超50万人次。
教育的成效,藏在细节里。家长群里,张女士晒出儿子主动叠成“豆腐块”的被子,“以前喊不动,现在天天按‘警营标准’整理”;李先生则分享暖心瞬间,“孩子回家说‘爸爸工作辛苦,要注意安全’,这从调皮蛋嘴里说出来,我眼眶都热了。”
截至目前,新昌县少年警校已开展假期实践、警营开放日等活动63场次,“少警第一课”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20000余名学生在互动中掌握了应急救援、警情处置等技能。从“纸上谈兵”到“实践赋能”,从“单一授课”到“协同育人”,新昌少年警校正以独特的“新昌模式”,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