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尔山分局深入贯彻落实“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部署要求,以智慧生态警务建设为牵引,聚焦辖区生态保护与公共安全需求,通过科技赋能、实战练兵、立体防控,推动生态警务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组建专业编队 锻造“空中利刃”
阿尔山分局立足工作需求,科学配备各类型号无人机13架,涵盖长航时侦察、热成像追踪、高清取证等专业机型,选派民警赴南京警察学院、沈阳刑警学院、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开展专业培训,培养专业飞手17名,形成“人机协同、战训一体”的专业化队伍,编队民警目前已熟练掌握各类无人机技战法,可精准执行辖区常态化巡逻、走失人员搜救、森林火场交通疏导等多样化生态警务任务,实现空中视角与地面力量的无缝衔接。
在日常工作中,编队依托警用无人机开展高频次“机巡”,实时将巡查画面回传分局指挥中心,大幅缩短警情响应时间,推动巡逻防控、应急处突、服务群众全流程高效运转。针对辖区林海广袤,山高谷深、部分区域信号传输受限的实际困难,分局加大科技投入,升级生态警务智慧平台功能,优化无人机信号中继传输技术,确保在复杂地形下仍能实时掌握编队动态,推动生态警务从“平面响应”向“立体联动”转型升级,生态警务一体化作战效能显著提升。
聚焦主责主业 精准打击违法犯罪
阿尔山分局充分发挥无人机“灵、快、广、准”的独特优势,推动空中巡查从定时巡逻向动态巡防转型升级。无论是密林深处的重点林班,还是地势险峻的偏远沟系,无人机编队均能快速抵达目标区域,通过高空俯瞰、多角度拍摄,配合生态警务智慧平台实时分析,构建起“地面警力巡查+空中无人机监控”的立体防控网络。
今年7月,阿尔山分局天池派出所民警利用无人机高清实时传输等功能,对辖区重点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盗伐高发沟系等案件易发区域开展“地毯式”巡查,无人机凭借灵活机动特性,有效弥补了人力巡护的局限性。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无人机更成“空中尖兵”,从信息预警到线索发现,从现场取证到追踪抓捕,通过无人机航拍固定证据、锁定嫌疑人活动轨迹,极大提升了打击精度和效率,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深化为民服务 提升群众“安全指数”
针对每年6月至10月旅游旺季,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叠加辖区部分原始林区地形复杂、通信信号薄弱等因素,游客迷路、户外爱好者被困等突发事件呈高发态势。编队民警充分发挥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技术优势,重点加强对景区周边、林区步道、未开发区域等传统搜救难点的空中巡查,通过热源精准定位,今年已成功找回走失游客3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分局还创新开展“空中安全守护”专项行动,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各景点通过无人机高空喊话功能,循环播放森林防火、防溺水、紧急求助等安全提示信息,累计播报800余次,覆盖游客及辖区群众10万余人次。以科技手段延伸服务触角,赢得辖区群众广泛好评。
下一步,阿尔山分局将持续深化无人机编队建设与应用,总结实战经验、优化战法机制,推动空中警务与地面力量更深度融合,切实筑牢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安全屏障,为维护辖区生态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