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7月30日,第十一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在赤峰市盛大开幕。盛会启幕,平安是基。为确保赛事安全、有序、圆满举办,赤峰市公安局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为这场民族盛会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高位统筹,织密“责任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大统筹、科学谋划是开展安保工作的有力组织保证。赤峰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此次安保任务,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挂帅的安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孙海涛副市长多次到场指导工作,要求全警动员、全力以赴,以最高标准、最严措施、最优状态筑牢盛会安全防线,明确提出“零差错、零事故”的目标,确保安保工作万无一失。围绕赛事场馆、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赤峰市公安局严格落实“一点一策”安保方案,累计投入警力数千余人次,配备各类安保装备齐全,实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措施到位,为民族盛会成功举办筑牢安全根基。全力以赴,绷紧“安全弦”
一分计划,九分落实。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强化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全体参战民警辅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各项安保工作往深处想、往细里做,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确保有力有效、落实到位。会场外,上千名巡逻警力采取“车巡+步巡+无人机巡”相结合的方式,对赛事场馆周边1公里范围实施“网格化”巡逻。执勤民警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疏导人流车流,确保周边环境安全有序。会场内,在关键位置设立临时警务站,执勤民警严阵以待,构建起“1分钟响应、3分钟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为应对各类突发情况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志您好,请出示门票和证件,过一下安检门。”这句话被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的民警丽英在安检处用蒙汉双语重复无数遍。本次活动入场安检环节启用智能安检门、手持金属探测器等安检设备,实行“人、证、票”三合一核验,严格做到“逢进必检、万无一失”,为赛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立体防控,筑牢“安全墙”
盛事喜相逢,出行是关键。赤峰市公安局交管部门提前与赛事组委会等部门积极对接、协作配合,及时掌握赛事相关信息,科学部署、动态调整交通安保方案。根据活动安排,提前拟定交通管制措施公告信息,并通过“赤峰交警”微信、微博公众平台等渠道向社会发布,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出行时间、路线和出行方式。针对赛事期间可能出现的交通压力,交管部门规划临时停车区域数处、接驳专线多条,投入交警铁骑队,重点加强场馆周边道路的指挥疏导。同时,通过“赤峰交警”新媒体平台实时推送路况信息,引导市民绿色出行、错峰观赛。活动当天,采取远端分流、近端管控、中心管制和守点巡线保面、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措施,全方位、全覆盖落实交通安保各项工作,确保场馆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服务为民,做好“暖心事”
警心连民心,服务践初心。全市公安民警始终坚持“安保+服务”理念,在赛场各执勤点配备急救药品、饮用水等物资,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同时在多个会场入口贴心放置入场指示牌以及安全广播,引导广大观众有序进场。赛事期间,民警们穿梭在观众席中,帮助群众解决身份证遗失、物品寻找等各类求助问题。一位来自阿鲁科尔沁旗的蒙古族阿妈身体不便找不到自己的座位,民警及时行动,搀扶蒙古族阿妈找到相应区域,并为老阿妈协调靠边带扶手的观众位,用实际行动温暖了群众的心。另一位来自外地的观众,在晚会结束后因为不熟悉路线找不到返程公交车向执勤民警求助,执勤民警迅速响应,帮助这位观众找到返程车辆并一再叮嘱正确路线,这位观众十分感慨:有警察的地方就很安心!
办好一次会,守护一座城。赤峰公安以“护航盛会、舍我其谁”的担当,全警坚守、连续奋战,用忠诚与汗水筑牢安全屏障,为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公安力量,用一次次暖心的服务,搭建起警民之间的连心桥,让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在参与欣赏精彩盛会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玉龙之乡的温暖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