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几十载从警路,从青葱岁月到鬓染白霜,从青涩稚嫩到沉稳老练,浙江省衢州市拘留所四级高级警长项爱军心中的炙热从未改变,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娴熟的业务技能、过硬的专业素养,为公安事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工作业绩突出,曾荣获个人嘉奖9次、衢州市直优秀共产党员3次、优秀公务员12次、衢州市巾帼建功标兵1次。
善于钻研、勇于挑梁,主动担当的好表率
35年来,无论是在市局办公室、经文保支队、治安支队,法制支队,再到市拘留所成为监管民警,变化的是岗位角色,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一直以来,她始终主动担当、勇于向前。 2014年1月,项爱军从市局法制支队调到监管一线,她虚心求教、刻苦钻研、追求卓越,迅速完成由机关民警到监管民警的角色转变,从监管工作的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当年就被提拔为拘留所女子大队首任大队长。上任后,她更是坚守担当初心,与战友们一起以更强的责任意识、更深的奉献精神投入到大队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参与并见证了拘留所从板房过渡到新所迁建,从三级所到一级所的历程。她所带领的女子大队也实现省厅网上巡查全年“零通报”,安全管理“零事故”,执法执勤“零违纪”的优异成绩。
初心不变、事事在前,认真负责的好搭档
枫叶经霜红愈艳,菊花晚节馥尤浓。即使临近退休,项爱军也始终坚守初心,事事赶在前,一丝不苟地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传帮带,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一线工作经验,事无巨细地传授给身边同事,也见证着一批又一批年轻民警从“职场小白”到“独当一面”的蜕变。同事们常常跟她说:“项姐,你也快退休了,家里又需要照顾,不用那么拼了。”可她却总是笑着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被工作、被群众需要是件很幸福的事情,领导同事们需要我,我还可以工作,我也感到很开心。”
和所有民警一样,项爱军陪被拘留人比陪家人的时间还要多,最亏欠的就是自己的家人。这两年,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爱人的身体。项爱军的爱人自从市局处级岗位退休后,因为患有高血压和心血管方面的慢性疾病,非常需要照顾。“爱军,我没事儿,好多了,你不要分心,好好工作。”面对老公理解的目光,她深感愧疚,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非常感谢丈夫对我一如暨往的支持。”项爱军充满深情地告诉记者。
今年6月,在全市法院组织开展“有礼执剑,全域攻坚”专项集中执行行动中,多名因民间借贷纠纷后资金链断裂,且拒不履行法院裁决的司法拘留人员入所,其中不少人扬言“出去再也不还钱了!”项爱军得知情况后,多次与同事们一起与她们谈话沟通,深入了解她们内心的想法和面临的困难。最终,2名拘留人员及时还清欠款,并提前解除拘留出所。
处处留心、时时关心,拯救灵魂的好管教
“铁窗之内,更需温情”,项爱军一直秉持对待每一位在拘人员“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的原则。在管理中,处处留心、时时关心被拘留人的情况,精心制定谈话教育+心理疏导、人性化管理+关爱帮教等个性化教育课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正能量,感染、净化被拘留人的心灵,让在拘人员重拾生活信心,挽救了所有曾经迷失的灵魂……
因艾滋病需要单独拘押的徐某兰入所后,一直情绪低迷,不愿意沟通,也不愿意吃饭。项爱军得知这一情况后,每次入拘教育,都会主动找她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她亲人般的照顾,告诉她只要能规范治疗,生活照样可以出彩,并且时不时的向她传播正能量的事例。徐某兰渐渐变得开朗,在出所时,她满怀深情地对项爱军说:“如果没有你的开导,说不定我会选择一死了之,真的非常感谢你!”
“不给我解决好,我就绝食不吃饭了!”7月2日,48岁的衢江区赵某(女)被司法拘留,一直大声哭闹,并以绝食对抗管理。原来,赵某与他的堂哥因房屋产权问题发生纠纷,最终对簿公堂,并被送进拘留所,兄弟俩的关系势同水火。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项爱军多次为其讲解房屋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找准症结耐心疏导干预,同时到赵某所在村委会及土地管理部门调取原始协议材料,详细了解事实经过。经过拘留所民警“情、理、法”结合的帮教调解,4天时间,这场堂兄妹间长达3年的矛盾纠纷被有效化解。在提前解除拘留当天,赵某的堂哥亲自来接她出所。
据统计,今年以来,项爱军管理的被拘留人有800余人,开展谈话教育1200余次,普法教育30余次,共牵头化解社会矛盾20余起,有效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实现了“收得下、管得住、改得好”的目标。
即将退休的项爱军感慨地说:“退休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方式的新开始。我会带着35年的从警经验和能力,在这个我热爱的城市发光发热,继续发扬衢州公安的传统和精神,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