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仙客岭果香四溢,张大爷看着农用车新贴的反光条,憨厚一笑:“夜里骑车干活再也不怕了!”这暖心一幕,正是浙江金华武义交警创新"三精"工作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随着"农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武义县乡村果蔬采摘基地已发展成为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化农业旅游景区。面对新业态带来的交通管理新挑战,武义交警创新推出“三精”工作法——精准施策、精细服务、精心守护,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平安动能”。
精准施策,织密安全防护网
“每到丰收季,大量农产品要集中外运,到了春秋研学高峰期,一天就得接待 5000 多名学生,自驾游客也络绎不绝,我们经常忙得晕头转向,交通压力确实不小……”果蔬采摘基地负责人程先生道出了甜蜜的烦恼。
为了应对果蔬采摘基地在丰收季、研学高峰期和节假日面临的交通压力,武义交警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交警部门通过建立果蔬基地专项信息库,整合地理位置、道路条件、客流高峰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制定差异化管控方案。动态调控交通信号灯配时,科学设置引导标识,利用闲置农田增设临时停车位,使节假日停车等待时间缩短至10分钟,临时车位利用率达95%。
此外,交警部门还打造“铁骑+无人机”立体巡查体系。铁骑机动巡逻穿梭于乡间道路,快速响应乡间道路突发状况。无人机高空巡航重点区域,实时画面同步回传指挥大屏,构建"预警—研判—处置"闭环,精准查处非法改装、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这套空地协同的智慧交通管理模式,提升了管理效能,为乡村道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精细服务,温度与效能并重
“大妈,您等一下!”在清晨的乡间小路上,6月20日未戴头盔的陈大妈骑着电动车匆匆赶往果园,被正在执勤的交警小周抓了个正着。面对手足无措地攥着衣角的陈大妈,交警没有直接开罚单却递上一张“暖心罚单”。“大妈你是不是忘记戴头盔了?您扫码看3分钟安全教育视频吧,这次就不处罚了。”
针对果农生产运输的特殊需求,武义交警推出柔性执法新举措:对首次未戴头盔的电动车骑行者采取“扫码看教育视频”代替处罚,实施“志愿服务代罚制”,让违法者通过参与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认识错误。针对农产品运输,设立“绿色通道”对轻微超载车辆实行“教育放行+事后约谈”,并推广“浙里快处”小程序实现线上事故处理,既保障了水果运输时效,又提升了交通管理效能。
精心守护,沉浸式教育入脑入心
“同学们,万一发生意外车窗被封住,这个红色把手就是生命通道!”在仙客岭研学基地的大巴模型前,武义交警化身为"交通安全老师",正通过生动的模拟演练,向孩子们演示安全逃生技巧。为了让交通安全教育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武义交警创新开展“沉浸式”安全教育,在研学基地通过大巴模型演示逃生技巧,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安全知识。
为了让交通安全教育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武义交警部门将这种创新理念延伸到了"田间课堂"。针对基地工作人员、周边农户和游客的不同需求,交警们用当地方言讲解农用车安全规范,重点提醒防范超载、酒驾等危险行为。同时,通过发放反光臂环、车贴等实用物品,设置宣传阵地,利用大喇叭广播等多样化形式,让交通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从研学基地到田间地头,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不同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
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武义交警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从果蔬运输车到研学大巴,他们用反光背心勾勒出平安曲线,让每一条“致富路”都成为警民共建的幸福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