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质增效”专项活动的强力助推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尔山分局紧扣“守护绿水青山、服务旅游发展”这一核心使命,深度聚焦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这座 5A 级旅游景区的平安建设需求,匠心独运地构建起“5A级警务”服务“5A级景区”的特色模式,全面提升警务效能与服务品质,为景区的繁荣稳定注入磅礴动力。
淬精兵,锻铸旅游警务“硬核护盾”。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广袤无垠,103149 公顷的辽阔土地上,景点星罗棋布,这无疑给警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阿尔山分局以“编制动态调整 + 警力科学布防”为破题之钥,构建起“固定+机动”的高效警力调配体系。在仅10人核定编制的情况下,开创性地推行“平峰期基础值守、高峰期叠加支援”的弹性用警机制。每年 6-10月旅游旺季,分局迅速抽调30名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精干警力增援,全面强化景区每周7天、每天12 小时的巡逻防控,精心打造“1个核心派出所+ 3个警务站+N 组机动巡逻”的立体防控网络,让景区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在安全的氛围中。为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分局秉持“实战导向、科技赋能”双轮驱动理念。一方面,积极争取阿尔山市与阿尔山森工公司的支持,在景区核心地段精心选址,高标准建成现代化景区派出所。配备了3台性能卓越、机动性强的警车,2架功能强大、具备高清监测与精准定位功能的无人机,以及配备齐全、先进的医疗急救与防爆处突等装备,为警务工作筑牢硬件根基。另一方面,构建“日训+周练+月演”的常态化培训机制,针对涉旅纠纷调解、应急救护、无人机巡航等关键业务,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专项培训。通过“装备升级+能力强化”的协同效应,实现旅游警务从传统“人海战术”向现代“智慧警务”的精彩蝶变,锻铸一支能为景区安全保驾护航的“硬核护盾”。
聚群策,共筑协同治理“坚固堡垒”。景区内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导游服务等涉旅业态纷繁复杂,如同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阿尔山分局以创新为引领,破题开路,推出“1+5+N”联勤联动机制:以公安为主导核心,联合文旅、市场监管、交通、应急管理、卫生监督5个部门,广泛吸纳景区旅游公司、志愿者团体等多元社会力量,凝聚起协同治理的强大合力,共同铸就“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的坚固堡垒。针对长期困扰景区的“黑车”“黑导”、拉客揽客等行业顽疾,分局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雷霆万钧的力度,系统推进重点涉旅行业场所、景区及周边治安突出问题的深度整治。通过常态化的警力部署,像敏锐的猎手般时刻紧盯违规行为,一旦发现,即刻进行严肃的谈话、劝阻、训诫,对于那些屡教不改、蓄意逃票、情节恶劣的不法分子,依法依规给予严厉的治安管理处罚,绝不姑息迁就。一系列组合拳式的有力举措,如同强劲的东风,有效遏制了各类案件的滋生蔓延,营造出以点带面、以面保点、点面良性互动的和谐旅游治安环境,让游客能够在安全有序的氛围中尽情享受旅游的乐趣。
固防线,织密风险防控“天堑罗网”。阿尔山分局坚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精心打造“三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为景区长治久安织密“天堑罗网”。依托景区内星罗棋布的百余个高清探头和多处一键报警装置,构建智能化安防网络,实现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对各类安全隐患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制定涵盖10余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组建由公安、消防、医疗、旅游公司等多部门组成的应急处突队伍,定期开展综合性演练,提升各部门协同作战与应急响应能力。建立“企业自查+联合检查”的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对景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发现一处、整改一处、清零一处,整改率达100%。
阿尔山,不仅是游客追寻“诗与远方”的目的地,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场。阿尔山分局用“平安”为景区赋能,用“服务”为发展加码,让每一名游客在欣赏万亩林海壮美风光时,更感受到安全无虞的踏实让“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态画卷,因“警”的守护而更显珍贵,因“治”的精细而更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