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省兰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以“闪亮工程”农村道路路口提质增效工作为契机,以“共治警务”为抓手,将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理念延伸拓展至农村地区,着力破解农村道路隐患“无人排、没钱治、改不好”的难题,切实提升农村交管现代化水平。
据统计,兰溪市近三年农村道路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1.64%,今年以来农村道路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2.12%,保障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实体化办公,整合多部门构建大中枢
近年来,兰溪市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道专办”)实行公安交警、交通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局实体化办公机制,整合各部门资源,将相关数据信息接入市道专办,实现日常工作“可视可呼可调”。
兰溪交警以此为抓手,在路面中队和农村派出所建立农村数字化勤务室,形成了“隐患排查治理区域具体化、警力巡防管控合理化、风险隐患处置及时化、交通违法打击高效化、效果反馈真实准确化”的闭环管理。同时,借力市道专办“强手腕”措施,下发《乡镇考核办法》《2024年兰溪市乡镇街道挂牌办法》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乡镇考核挂钩,今年已对2个乡镇进行挂牌整治,不断增强交通安全大会战合力。同时,在聚焦民生实事“闪亮工程”,全力推进全市“闪亮工程”400处路口设施提升治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330国道兰溪段交通事故高发的实际情况,下发《330国道事故压降示范公路实施方案》,督促乡镇街道加强沿线村庄巡查频率,全域排查农村道路隐患,并推动道路主管部门及属地乡镇加快道路隐患治理,在沿线打造2个交通安全主题公园,有力压降重点公路交通事故高发态势。不仅如此,常态化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农村地区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每月开展守法率测评并通报至属地乡镇,提高整治工作质效,实现农村地区重点路口守法率大幅提升。
依托“小切口”,以小投入呈现大效果
兰溪交警以小投入更新改造,发挥实用效能,“以小见大”提升科技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农村道路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坚持“小切口”更新改造,加快“畅安行”2164路前端监控建设,为数据感知、收集、汇总分析奠定基础,将农村道路礼让斑马线、超速行驶、开车打电话等危害安全驾驶行为纳入重点管控,提升监控非现场管理覆盖面。今年以来,查处农村道路非现场交通违法1186起。同时推动全域“智治”,在31处农村事故多发以及秩序混乱路口,设置具备感知人车通行情况、实时提醒功能的雷达哨兵系统,用机器补充警力,切实减少涉及斑马线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强化常态化全天候管理。
去年12月,兰溪交警指导上华街道打造并启用首个农村科技交通安防馆,合理设置了大货车盲区、驾驶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酒后驾车等7类交通违法行为沉浸式体验区域。以此为中心,组建了57名交通劝导员队伍,出台“两站两员”管理制度,在兰贺线16个重点路口开展文明劝导工作。截至目前,安防馆已对3.2万余名重点群体开展沉浸式宣教,劝导员经过日常业务培训,劝导轻微交通违法和不文明交通行为1790余起,联合执勤交警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800余起。今年以来,上华街道重点路口平均守法率达90%以上。
赋分管理,多样化宣教保障大平安
兰溪交警制定《兰溪市老年人出行安全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协调乡镇街道对全市20余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滚动排查,根据赋分结果,每月下发红码、黄码老年人清单以及交通违法、有责交通事故涉及60岁以上老年人的名单抄告至属地乡镇开展精准宣教,并充分发挥国省道公路沿线无交通事故村、文化礼堂的宣传阵地作用,努力实现老年人交通安全精准宣教率100%。
“为了做到宣传覆盖化,我们深入排摸,准确掌握农村赶集赶场、民俗活动、务农劳作、气候变化等信息,立足农村立体化宣传阵地,针对性开展群众集会‘集体宣’、农忙采摘‘现场宣’、重点群体‘面对面宣’、气候变化‘警示宣’等工作,不断提升宣传教育主动性、时效性。”兰溪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郎任远说,兰溪交警还主动对接兰溪融媒体随警作战,录制28期《交警第一线》栏目,迅速掀起交通安全“大教育”“大曝光”“大警示”宣传攻势,同时健全了276支“两站两员”、交通志愿者、网格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重点路口交通劝导,落实公路沿线企业门岗劝导措施,确保交通安全风险消除在出村口、上路前。并借力“交通治理站”“交通安防馆”和427处农村宣传阵地作用,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教育内容,确保安全教育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