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社区,社会治理最小单元。作为备受关注的东坡岛白虎滩、金龙社区,如何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打通社会治理末梢?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过程中,城南派出所一直在探索,从未有懈怠。
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优势,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是摆在社区民警面前的新考题。“全面推进社区警务机制改革,我们由原来的警务室和派出所两头跑办公,到如今与社区干部、网格员同步办公,工作质效明显提升。”全省百佳民警、2020年5月派驻金龙社区警务室的民警毛冬梅如是说。
社区警务机制改革,改得咋样?
在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工作中,要让社区民警愿意去、沉得下、干得好。
目前,城南派出所有6名民警6名辅警下沉金龙、白虎滩社区,把社区治理、基础信息采录维护、重点人员动态管控、不稳定因素、婚恋家庭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作为社区警务重要内容。“这是一大特色。让社区民警明白该干什么、怎么干,实现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充分融合。”城南派出所所长杨舒文介绍。
在金龙社区、白虎滩社区,每天上班后,除留下一人在警务室接待群众外,其他社区民辅警全部沉到各小区和商业区开展工作,比如组织群防力量在重点时段巡逻防范、对辖区居民和过往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在以往,群众求助、纠纷类警情,由派出所值班人员处理,因忙于接连不断的警情一般只能做到匆匆调解,更无暇回访,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后,一旦接到指令和警情,可实现就近处警。对现场未能调解得纠纷,先劝导双方冷静处理,待双方情绪稳定后,社区民警再同社区干部、网格员一起入户调解,工作效果大幅提升。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就是我们平常干的工作!”针对矛盾纠纷排查,细到每一个环节,包括对潜在问题及时进行掌握。“比如,上周排查了哪些,化解了哪些,都要建档管理,实时跟踪回访。”毛冬梅说。
2019年建所至今,共计产生96起矛盾纠纷,至今年2月份全部成功化解。今年1至5月,新发现57起,其中家庭纠纷29起,婚恋纠纷6起。“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婚恋纠纷成了老大难。在化解此类纠纷矛盾时,我们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毛冬梅介绍说。
社区民警“混脸熟”,用真心换真情用暖心赢民意
“群众生活中的芝麻小事,对我们来说就是头等大事。要想工作做到位,就必须跟社区的每一个人‘混脸熟’。”金龙社区民警黄俊杰说。
作为有着20年社区警务工作经验的老民警,黄俊杰最大的感受是,“从过去‘找上门被动服务’到现在的‘走进门主动服务’,我们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与群众沟通的方式更加接地气了。”
今年57岁的黄俊杰,在所里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作“老黄”。谈到社区警务工作,老黄感言:“跑路的、费神的,我主动请缨。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心里也更敞亮了。”
今年3月,金龙社区一名周姓女子因家事一时想不开,产生轻生念头且多次离家出走,家人遂求助社区民警。
“民生为大,这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女性,毛冬梅认为自个儿的话也许更利于对周姓女子的心理疏导,能让当事人家属吃下“定心丸”。
毛冬梅主动把手机号留给对方,尝试着通过上门沟通、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和周姓女子交流。时间一长,周姓女子把毛冬梅看作大姐,渐渐敞开了心扉。
在毛冬梅的手机里,周姓女子3月24日发来第一条短信,每一次聊天至少十几条,毛冬梅都会一一耐心回复。4月25日,周姓女子发来最后一条,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她的思想转变。
“到现在快一个月了,她的情况已经明显好转。我们都为她感到高兴!”毛冬梅说。
一桩桩民生事儿,牵动着社区民警的心。杨舒文感触地说:“在以往,社区居民遇到困难,要么打110报警,要么直接到派出所寻求帮助。如今,随时可以给社区民警打电话或者发微信,就能迅速得到回应。”
“枫桥经验就是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到我们具体的每一项工作中。”杨舒文表示,让群众在创建活动中成为受益者,不断提升基层派出所为人民的新形象,全力打造一支“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事为民所做”的公安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