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广西水果丰收季,得益于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自东盟国家的榴莲、山竹、龙眼等特色水果正加速涌入国内市场,丰富着国内消费者的“果篮子”。作为东盟水果海运进口主阵地,钦州港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高效的通关环境,成为连接东盟与国内市场的“黄金通道”。在这条繁忙的通道上,钦州保税港区边检站主动作为,优化勤务模式,为保障进口水果高效、安全通关提供了坚实的国门保障。
速度保障:24小时全天候畅行通关
“水果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通关速度至关重要,边检效率助力经济发展,我们配合默契。”上海新海丰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船代部经理卢晓山介绍说。针对进口水果易腐、时效性强的特点,该站紧密协同海关等联检部门,全力保障各项便利化措施落地见效。数据显示,目前钦州港进口水果通关时效已位居全国前列。以大宗进口商品榴莲为例,依托高效的联动机制,从抵港到完成检疫检测放行,仅30小时完成全流程(24小时通关放行),最大程度锁住了水果的新鲜度,让“舌尖上的美味”更快抵达消费者。
为实现高效通关,该站推行 “7×24 小时” 预约通关服务,船舶随到随检,确保进口水果能够第一时间开展卸货作业。同时引入智能查验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前掌握船舶信息和货物情况,将查验时间缩短了近 50%。在人员配置方面,实行 “小组轮换” 制,保证查验工作不间断,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据统计,钦州港口岸今年前4个月进口东盟水果近3000吨,以榴莲为例,仅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超2000艘次水果集装箱班轮的快速查验。
通道赋能:织密航线网络,畅通“最后一公里”
钦州港作为面向东盟的海上门户,航线网络是其枢纽地位的核心支撑。边检站积极服务港口发展大局,为密集的东盟水果运输航线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查验服务。据了解,钦州港目前已开通至东盟国家航线38条,覆盖全部东盟国家主要港口。其中,包括钦州港至越南海防港的跨境“直通船”天天班、至泰国林查班港每周5班、至马来西亚关丹港双向直航每周3班等高频次“水果快线”。边检站通过科学安排警力、优化船舶查验流程、推广“网上报检”等措施,确保船舶靠泊后手续办理“零延时”,为水果抢“鲜”上岸赢得宝贵时间。
同时,为畅通水果进入国内的“最后一公里”,边检站积极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进口冷链专列的运行。东盟进口水果在钦州港完成边检、海关等口岸手续后,即可无缝衔接冷链专列,快速运达全国18个省(区、市)的73个城市。边检部门在人员、车辆备案核查等环节的快速响应,为这条高效物流链提供了有力支持。
服务提效:协同联动,打造“水果绿色通道”
为全面提升口岸通关效率,该站主动融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大局,积极参与并保障“进口水果绿色通道”顺畅运行。与相关部门协同推动“提前申报”、“抵港直提”、“附条件提离”等便利化政策高效实施。边检环节通过简化流程、前置服务、科技赋能等手段,实现船舶、人员、车辆的快速查验放行,有效压缩了水果在港口的非生产性滞留时间,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具体而言,在船舶查验方面,边检站提前介入,对船舶代理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线上预审,船舶到港后即可完成查验,查验时间从原来的 2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在人员查验上,实行 “集中查验、快速放行” 模式,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对船员证件进行快速比对,准确率提高了 40%。在车辆查验环节,优化查验通道布局,增设 3 条水果运输车辆专用通道,车辆排队等候时间减少 50%。通过这些举措,水果在港口的平均滞留时间缩短了 60%,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了 35%,有力推动了进口水果贸易的发展。
成效显著:进口量激增,平台建设加速
高效的边检通关保障,是钦州港口岸水果进口量持续攀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了解,2024年钦州港口岸进出口水果数量同比增长达28%。依托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自贸试验区等平台优势,以及已建成的2个综合物流基地、2个冷链中心(冷库库容达15万吨),钦州的水果集散、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目前,钦州正加快建设集国际采购、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中国-东盟(钦州)水果交易中心。该站将持续优化勤务模式,提升智能化查验水平,为这一重要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通关服务保障,助力更多质优味美的东盟水果和水果制品便捷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随着广西水果季活动的深入开展和RCEP红利的持续释放,钦州保税港区边检站将继续坚守国门,以“国门速度”和“国门温度”,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边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