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福建省莆田市公安局东峤派出所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依托“做细联动机制、做精基层治理、做实网格警务”三项举措的综合运用,从乡镇、村委(社区)层面创新建立多元共治联调工作模式,架起为民解忧“三座桥”,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
做细联调联动,架起止争“法治桥”
东峤派出所健全多元化解和矛盾纠纷分流机制,全面整合调解资源,通过挖掘乡贤资源,把退休返乡的党员干部、有口皆碑的道德模范等,组成人民调解队伍,打造“乡贤调解委员会”品牌,把乡贤评理、村民评议、道德评判开到群众家门口和田间地头,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变“行政主导”为“全员参与”。对于一些疑难的矛盾纠纷事项,积极引进“三官一律”调处模式,主动与辖区法庭、司法所、调委会对接,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走进社区开展排隐患解纠纷活动,让矛盾纠纷在法理与人情中得到最优解。
今年4月,魏厝村村民唐某贵以自家田土被唐某狮修路暂用未得到补偿为由,将道路堵住不让通行。村委会通过多次调解无果后,本着司法便民、妥善化解纠纷的宗旨,东峤派出所与区法院法官、区检察院检察官、乡贤调解队伍实际查看双方争议的土地面积。为从根本上化解矛盾,民警从情、理、法多角度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法官和检察官适时通过法律宣传和讲解村规民约进行劝导,提出均利于双方的解决方案,最终通过互换通行路段解决问题,得到双方当事人认可,达成调解协议。
东峤派出所推动“三官一律”联动联调,变“单打独斗”为“联动作战”,各部门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职能和专场优势,共同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
做精基层治理,架起警民“连心桥”
在建立多元调解室的基础上,东峤派出所统筹利用社会各界资源,邀请灵川阿豹民间调解队伍入驻所内,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阿豹调解队伍非常契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调解员发挥人熟地熟优势,矛盾纠纷化解起来更加容易,很多当事人一到调解室,调解员讲讲故事、说说道理,双方红了脸,疙瘩就解开了。”对于调解效果,副所长蒋长征深有感触。
今年3月,许厝村林某凤与邻居许某玉发生争执,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民警见双方都在气头上,首先安抚好双方情绪,让他们各自先回家。随后,灵川阿豹民间调解队迅速介入,共同前往许厝村处理双方纠纷,积极发挥他们“乡土情”“人脉情”“和事佬”的作用,行走邻里,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干戈化为玉帛,成功消除了隔阂,邻里重归于好。
灵川阿豹民间调解队在调解矛盾纠纷时,树立以情感人的理念,立足自身知悉社情民意的有利条件,在调解工作中,充分发挥情的“粘合剂”作用,让双方当事人在亲情、友情、爱情的感化下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做实网格警务,架起优质“服务桥”
多元共治,格格相通。东峤派出所在全力调解矛盾纠纷的同时,还为潜在的矛盾纠纷排查划清网格,大力推进“一村一警”挂点联系服务,通过“警格+网格”融合,将东峤镇划分为3个警务区和7个警格,每个警格配备1名社区民警,7个警格融入全镇222个网格,每个警格作为1个作战单位,由网格民警牵头,带领综治办和网格员定期开展入户排查和走访宣传,对收集来的矛盾纠纷线索,进行分类甄别,全力构建多元化调处矛盾、全时空守护安全、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社区警务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许多社会治理难题便能迎刃而解。”东峤派出所所长王旭介绍。“警网融合”将民警“懂法”优势和网格员“人熟”优势相结合,民警与网格员保持24小时联动,网格员第一时间搜集信息,民警最大程度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风险隐患,让矛盾纠纷化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