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2025年5月22日凌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现强降水加雷电天气,导致路面积水湿滑、能见度降低,对道路安全出行造成影响。为积极应对恶劣天气影响,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立即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全警动员、提前上岗,加大巡逻管控,加强指挥疏导,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在风雨中为群众撑起“安全伞”。
清晨6时,鄂尔多斯西街观音庙附近积水严重,对群众出行造成较大影响。玉泉区交管大队执勤民警蹚着没过膝盖的积水,将10余个反光锥桶逐个摆放在下水井缺失位置,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积水的深度。“每当锥桶被水冲走,我们就要重新摆放,防止发生意外。”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孙小岗来自玉泉区交管大队综合中队,在大雨中站立3小时后,双腿已在雨水中浸泡2个小时。按照大队制定的应急预案,他提早半小时到岗,引导拥堵车辆快速、有序通过积水路段,保证了该路口路段在大雨加早高峰时段车辆行人的顺利通行,成功引导300余辆社会车辆避险。
“警察同志,孩子上学要迟到了!能帮帮我们吗?”早上7时15分许,呼和浩特市丝绸之路大道与腾飞南路交汇处北侧桥洞下,在积水中停滞的车流里突然传来急促呼救声。赛罕区交管大队三名交警正在齐膝深的积水中奋力疏导车流。执勤交警闻声猛然转身,奔向受困车辆。在众人合力之下,载有学生的被困车辆在五分钟内成功脱险。
早上6时50分许,回民区新华西街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行过道,执勤交警的白色手套划出如机械钟摆般精准的90度转角。面对早高峰通行洪流,交警将身躯铸成人肉信号灯;在呼和浩特市火车站枢纽中心,新城区交管大队同步增派双组警力,藏蓝制服在雨幕中高频次挥臂,以每分钟40次的指挥频次奋力疏导。
为应对极端暴雨天气,土左旗交管大队紧急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动态监测。5月21日23时30分许,执勤民警在土左旗察素齐镇附近的一处公铁立交桥率先发现异常积水。巡逻组当即采取应急措施,前置部署防护设备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实施24小时轮岗值守机制,以防意外。凌晨3时雨势骤增,土左旗交管大队迅速启动桥面交通管制预案。各应急小组同步对三环路等积水风险区域展开网格化布控,通过“远端分流、近端管控”双重措施保障主干道通行安全。
截至5月22日17时,交管支队累计出动警力2147人次、警车135辆次,设置反光警示标志90组,高效处置涉水故障车辆449台次,帮助受困群众105人次,实现强降雨期间全域重大交通事故零发生。“这不是奇迹,是用血肉之躯拼出来的平安。”指挥调度大队负责人指着监控画面里仍在巡逻的警车说。此刻,他的对讲机又传来新的警情,但嘴角已泛起笑意——雷达图上,代表积水区域的红斑正在逐个消失。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中,“荧光绿”不仅守护着道路畅通,更用身躯作舟、以信念为桨,在暴雨中划出一道道温暖的生命航线。当城市重归喧嚣,那些在浊浪中挺立的背影,早已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镌刻在每一道车辙碾过的水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