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的阿尔山,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乌苏浪子湖犹如一块镶嵌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的蓝宝石,波光粼粼。每年这个时候,大批候鸟飞越万水千山,从南北归。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在洁净的湖面上、丛林间觅食嬉戏、补给停歇,绘就出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生态画卷。
“看!那又飞来了一群大雁,真是太美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尔山分局景区派出所的所长郑林峰手持望远镜,站在乌苏浪子湖的瞭望台上,眼神专注地观察着候鸟的一举一动。此时的他,正和民警一起进行着例行的生态巡护,守护着乌苏浪子湖候鸟栖息地的安宁。
巡护中,民警会根据候鸟迁徙规律,科学规划巡逻路线和时间,采取集中巡查、重点监控等多种方式,对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候鸟迁飞停歇地、集群活动区进行全天候动态监管。
“在人员和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我们会使用无人机来巡视水面各处情况,实现航拍监测与实地监测有效互补,可以更加准确掌握辖区候鸟情况。”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尔山分局情指中心民警焦宏林表示,依托智慧警务建设的大力发展,生态巡护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尔山分局还第一时间组织民警深入辖区、走村入户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多渠道宣传爱鸟护鸟理念,向群众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常识,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法治理念,增强群众爱鸟、护鸟意识,营造浓厚的爱鸟、护鸟氛围。
“我们辖区处于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通道上,据统计,现共有鸟类13目32科60余种,其中不乏东方白鹳、白枕鹤、灰鹤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每到候鸟迁徙时节,我们都会加大对其活动区域的巡护、宣传力度,强化各部门、各警种的协同合作,严防发生投毒、网捕、下套、猎捕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候鸟迁徙安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尔山分局副局长梁鹏华介绍。
候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候鸟栖息地也至关重要。多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尔山分局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探索,持续深耕“生态警务”,不断整合警力资源,优化建立各警种密切配合、快速反应的警务联动机制,紧紧依托智慧警务建设,进一步延伸巡逻区域,构建了一套全时空、水陆空立体化、智能化的巡逻防控体系,为阿尔山林区的生态安全贡献着公安力量。
天池林场护林员朱亚彬对民警讲,他家祖祖辈辈居住在哈拉哈河边,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治理越来越好,候鸟来的也多了,甚至还能看到白天鹅、大雁、绿头鸭等众多珍贵鸟类,天池林场的老百姓在公安机关的大力宣传倡导下,也都自觉加入到了保护候鸟的行列中。
候鸟的迁徙还在继续,民警的守护也不曾停歇,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尔山分局将继续坚定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紧紧围绕“昆仑”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持续做好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和宣传工作,全力构建辖区生态安全屏障,用心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