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找警察,已经成为群众的共识。据统计,西昌公安2023年接到超10万个报警电话,而其中约有3万个电话包含有效警情。
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不出事几年都看不到一个穿警服的人。”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主观上,群众对平安生活成色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上,公安机关的警力紧张、公安工作压力大。这一对矛盾,既是制约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也是更高水平平安建设解题关键。
2019年开始,中央和省相继提出了“一村一辅警”的解题方向,但是具体解题“步骤”是怎么样的、标准答案是什么,都没有现成的参考。
2021年起,西昌公安主动领题,创新推行“一村(社区)一辅警”工作,将原本的指挥中心、派出所为核心的防控体系进一步向下延伸,构建起“三级防控体系”。 目前,西昌市45个社区、129行政村实现“一村一辅”全覆盖。
生的是基层防控治理的根、开的是全域治安向好之花、结的是群众满意之果。据统计,驻村(社区)民辅警制度实施以来,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及矛盾纠纷6.7万余起,成功预防了“民转刑”案件389余起;协助破获各类案件243起、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41人;累计开展送证上门8000余次、开展困难救助服务2000余人次。
完善基础信息,当好“信息员”
河东社区的建筑布局、人员情况、治安难点,现在,社区辅警莫晓娇和李智已经信手拈来。
这其实并不容易。该社区地处老城区,所辖的72个小区均是无物业、无管理、无门卫的“三无”小区。又因为房屋老旧、租金便宜,该区域的流动人口数量高达80%以上,是西昌市流动人口最多的区域。又因先后经过了两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导致了该区域门牌的混乱,很多居民甚至都说不清楚自己家的门牌号。
“那时候,要在河东社区找一个人,就好像一头扎进了一团迷雾。”
2021年11月,莫晓娇和李智成为河东社区的社区辅警,以“一标三实”为抓手,开始梳理这里的一个个“线团”。
莫晓娇表示,“我们做的就是以号定房、以房管人。”但因为这个区域的特殊状况,两位社区辅警只能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去走、一栋楼一栋楼的去问、一户人一户人地去敲。
“靠自己的双脚,把地图印入脑海中。”两位社区辅警相互配合,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走访、梳理,手绘了该社区的街道图和每个小区的楼房布局图。翻开那本厚厚的自制“地图”,河东社区的布局和基础信息就能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
而在以往,因警力所限,这样的工作是无法做到如此细致的。
基础信息采集的意义,并不在于信息采集本身,而是在于,提升其他相关工作的效率和辖区居民的安全感。
基础信息完善后,更多问题的顺畅解决成为可能。
在河东社区,一直居住着一个名叫王东(化名)的流浪人员,多年来,他的愿望就是回到重庆老家。但由于他自己说不清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和没有身份证,导致他始终没能成行。而驻在社区、日日能见到的辅警,让他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接到王东的求助后,社区辅警通过户政部门联系重庆公安,开始了办理身份证的系列流程。查询王东的户籍——比对信息——核实信息——给王东拍照——把照片传回王东的户籍地——收到王东的身份证……经过几个月的流程,王东终于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证。
离开西昌那天,莫晓娇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把王东送到了高铁站。王东拉着莫晓娇的手一边哭一边说,谢谢你,莫警官,没有你们,我还不晓得啥时候能回家。
自一村一辅警制度正式实行以来,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近日,返乡寻亲的吉女士向西昌市公安局佑君派出所山嘴村驻村辅警王棚送来一面锦旗,感谢其“尽职尽责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感谢他们帮自己找到和失散12年的3个弟弟。
作为基层派出所向农村和社区社会治安管理的“末梢神经”,驻村辅警充分发挥本地人知本地事的先天优势,“坐”到村民板凳上,“想”到村民心坎里,“干”到村民家门口,走村入户,掌握村情民意,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及时解决群众困难。
化解矛盾纠纷,当好“巡防员”
说起矛盾纠纷化解,佑君派出所磨盘村的驻村辅警祝华文信手拈来。
他所在磨盘村地处西昌市边缘,在该村的800多户人口里,就有超过270户是自主搬迁群众,各种矛盾高发,是该村的显著的治安特点。
佑君派出所的民警介绍,该村90%以上的警情都是矛盾纠纷,镇上距离村里有10多20公里,民警赶到村里面调解矛盾,时间慢不说,效率也不高。
而天天都能见到的辅警,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离得近的特点,不仅很多小矛盾可以快速地就调解完毕,许多长时间未顺利调解的矛盾也得以顺利解决。“村里的纠纷大多都是小事,什么东家占了道,西家越了界,通过我们的工作,尽力让小纠纷、小矛盾,在现场就地化解。”驻村辅警祝华文说。
据统计,自2021年6月成为该村的驻村辅警以来,祝华文经手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已经有100多起,成功率达100%。
自从驻村辅警上岗以来,有效缓解了派出所接处警与民警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社会治安环境,村民们发现,村里摩擦少了,笑脸多了。
而人熟、地熟的特点,还在协助破获各类案件、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为驻村辅警的介入,2023年的4·25火情仅几个小时就顺利破案。
乃古依墨是西昌市白庙村的驻村辅警,4月25日下午四点,火情发生在了。结合当时的情况看来,该火情是人为引起。乃古依墨心里立马有了嫌疑人的目标。“我们村有个人,平时爱喝酒,也抽烟,而且活动范围刚好就在那附近。”乃古依墨带着派出所民警,当晚就锁定并找到了犯罪嫌疑人。
而在礼州镇的琅环村,2021年6月开始来到这儿的驻村辅警方龙已经顺利协助民警破获了20多起案件,其中还包括一名逃逸超过20年的犯罪嫌疑人。
驻在村里的辅警,让警情第一时间得到处置、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得到化解、老百姓诉求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通过社区民警、驻村辅警发挥作用,牵引带动群防群治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城镇社区,发动网格员、楼栋长、物业、保安等在小区、企业、工地、学校搭建联动平台,打造布局广、触角灵、反应快的第一道防线,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在农村,发动村组干部、平安义警、族长头人、老党员及“十户联保”组长等组成村社“人民调解队”,确保“小事不出村”。
做好民生小事,当好“服务员”
“阿叔,你的身份证我给你领回来了,现在给你送过去。”3月27日,川兴镇玄生坝村驻村辅警吉论尔土回到村上,将几位群众办理好的身份证领了回来。
玄生坝村属西昌市川兴镇的一个行政村,从川兴镇进入玄生坝村,有26公里,要翻过几座大山,目前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406户,常住人口1672人,是以彝族为主的聚居区。
因为前两年行政区划调整引起的户籍变动,导致玄生坝村所有的村民都面临着换身份证的问题。而这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就恰好是驻村辅警吉论尔土的工作着力点。据统计,这一年多以来,吉论尔土给村民们送证上门的证件已经有400多份了。
而这仅仅是他工作中的很小一部分内容。
早上为群众送证上门后,吉论尔土马上骑上摩托车又开始护林防火工作。“吉论,今天又来巡山啦!”玄生坝村防火卡点的工作人员亲切地向吉论尔土问道。
帮群众办证、政策宣传、护林防火、巡逻执勤、化解矛盾、宣传发动等都是吉论尔土的工作内容,他表示,虽然为乡亲们做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得认真做好。
我的任务是当好便民服务员、纠纷调解员、治安巡逻员、政策宣讲员和信息采集员。玄生坝村离城区较远,辖区人口较多,有商铺、学校、企业和搬迁小区,人员流动大,结构比较复杂,要想在村开展好工作,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掌握村情民意,收集老百姓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困难。
“自从他当上驻村辅警,我们有啥困难和问题,在家门口就可以直接反映,方便得很。”玄生坝村的曾先生说道。
……
在整个西昌市,像吉论尔土这样的驻村(社区)辅警,还有很多。
每一个一村(社区)一辅警,都是公安机关将治理触角向基层延伸的一个点,他们和基层派出所、指挥中心一起组成的“三级防控体系”,为人民群众织就了一张“安全网”,撑起的是“稳定和谐的社会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