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近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公安局以深化公安改革创新为动力,践行“让专业警种干专业事”理念,紧贴实战需求,整合改组刑侦大队班子,倾力打造刑侦案审中队,实践以做专警种为关键、以运行机制为牵引、以大数据赋能为支撑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实现警务流程重塑、警力配置重组、组织形态重建,不断提升刑侦部门的核心战斗力,推动打击破案效能提档升级。
以做专警种为关键 高位推动“三项建设”
推动专警力量建设,成立案审中队。优化机构和警力配置,抽调业务素质过硬、办案经验丰富的民辅警成立刑侦大队案审中队,案审中队内有专职收卷员、流转员、法制员、以及机动人员等,分工明确,促推刑事案件办理流程更规范、更精准、更有效。强化学习引导,推动执法规范建设。常态化组织办案民警学习《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开展线上执法培训25期,线下执法培训8期,制定执法规章制度14项。紧盯案件质量,推动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办案程序制度,明确提审时限、涉案物品扣押、取保候审保证金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三个必须”要求;同时建立案卷管理登记制度,办案民警受立案后,第一时间做好相关证据收集,并在平台流转。
以运行机制为牵引 不断增强“三个能力”
创新侦查模式,增强合成作战能力。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创新打造“8+1+1”案件侦查模式,即8个办案探组、1个智侦中心、1个案审中队。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发挥协作联动效能,其中,案审中队参与复盘侦查全过程的基础上,分析研讨类案课题,为各类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侦办探索建立执法指引。优化整合资源,增强信息共享能力。建立统一的案件管理台账,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案件侦破的效率。严格规范信息的采集和录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严格落实保密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实行“专人专管”,增强监督管理能力。抽调专职民警负责刑事案件法律文书制作、案件流转等工作,积极与督察法制大队和同级人民检察院沟通对接,刑事案件立案超期、检察院作出存疑不诉、违法纠错等情况下降40%,从源头上提升案件办理质量。
以大数据赋能为支撑 聚焦实现“三项提升”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积极推进公安大数据深度融合应用,以“北疆云·智慧公安”建设为契机和抓手,持续深化智慧公安建设,建设完成两个“中心”一个“实验室”,引进了刑侦、交管、经侦、情报、治安、禁毒等多警种16套系统数据资源,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优势互补、密切联动的合成作战新格局。改变传统侦查模式,提升案件侦办效率。依托大数据中心和智慧侦查中心,建立大数据驱动的侦查模式,通过数据储存、提取和分析,使数据贯穿于侦查的各个环节,“让数据说话”成为侦查的基本思维。2024年1月11日,赤峰市宁城县公安局陆续接到9起车辆被砸、车内财物、车辆被盗警情,刑侦大队依托大数据侦查模式,分析对比作案手法,锁定嫌疑人活动轨迹及车辆逃跑路线,仅用6小时便成功破获系列盗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追回被盗车辆2辆。强化科技赋能,提升预防犯罪能力。以多平台系统为支撑,融合各类研判手段,深挖数据潜能,针对当下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过通信特征分析、诈骗内容识别、受害人特征分析,及时发现可疑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防范,2023年以来,赤峰市宁城县公安局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共立案446起,同比下降25.3%,其中50万元以上电诈案件,同比下降75%;破案133起,同比上升3.9%;抓获犯罪嫌疑人146人,同比上升8.2%;财产损失2258.4万元,同比下降36.1%,处置反诈预警300565次,上门劝阻39585次。打掉特大电诈窝点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连续三年实现“两升两降”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