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海洋经济全维度保障能力,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公安局以全省县域巡特警工作现代化先行试点为契机,锚定“低空警务”新赛道,全力构筑“政府主导、公安监管、集约管理、全民参与、全域共享”的县域低空公共安全共治体系,不断夯实“低空经济”安全底座,实现了全域要地低空公共安全“政军警企”联动共治,低空无人机全链管理、防御反制全覆盖,大型石化基地、军事基地、货运港口等重点区域无人机“黑飞”、滋扰现象零发生。其中“鱼山绿色石化基地无人机防御反制”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与北京理工大学、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达成应用示范点合作协议。
打造“空地一体”的监管体系
“这是我们的‘智飞蓝匣’,送给你,以后飞无人机一定要记得装好并打开,这样才能安心飞。”7 月8 日,岱山县公安局“鱼鹰”警航队进行全县无人机管控数据比对时,发现一架未登记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多次出现在鱼山石化基地附近,非常可疑。确认数据后,民警立即启动反制机制,派出所、警保联盟、空中义警等力量根 据职责分工协作,3小时内就找到机主。
“黑飞”人员姚某为鱼山外来务工人员,平时酷爱鸟类,于是在2023年12月先后购买了两架无人机,专门用于拍摄五峙山列岛鸟类自然保护区内的世界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没想到才飞几次就被岱山公安“空中警察”逮了个正着。考虑到姚某的行为没有主观恶意, 也没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民警对其进行现场教育,还送上舟山公安“智飞蓝匣”无人机“机架管”设备。配套3D数字沙盘,划定“外围、边缘、核心”三级防控圈层,在重点区域部署相扫雷达、光电、无线电查打一体设备,设置“7×24”小时全天候监测禁飞区,完善4类预警处置方案,遇突发情况可实现“1分钟识别预警,3分钟响应集结,5分钟快速处置”。
全量采集县域“政警民企”无人机涉飞基础数据,逐机签订《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责任书》,细化警用、政务、企业、社会面及重点人“五大管控类别”,实现无人机底数全掌控、飞手全列管、专用网络频谱合规。
提升“防御反制”的新质战力
位于岱山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是国内首个、世界第二个“离岛型”石化基地,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针对超大型油储炼化项目安全要求高、低空防范风险大的实际,今年以来,岱山县公安局制定了13类33项“警务+ 政务”飞行事项清单,联动海事、海警、驻地部队、企业等单位共同建立反制机制。
“巡特警大队专门挑选27名精通无人机且持飞行证的民警组成‘鱼鹰’战队,发展软(硬)反制手10人,入驻飞手 100% 覆盖重点警种、海岛派出所。”“鱼鹰”警航队负责人陈洪途表示,“同时组建以‘鱼鹰’警航 队为主体、企业义警队和警保联盟为两翼的共治队伍,构筑全天候作战、全时空防控、全场景应用的要地区域低空公共安全共治体系。”
岱山县公安局积极打造全省首个无人机反制及海上实训基地,常态开展结构组装、航线规划、利用反制装备软反制和穿越机硬反制等实操培训,军地联合开展17次高规格反制攻防实训对抗演练。提炼海上隐蔽侦查、全域测绘制图等16项实战战法及5类应用场景应用,警用无人机“三联战法”和“涉海走私案件应用”分获经典工作法、全省优秀案例。
释放“多维场景”的实战效应
今年以来,岱山县公安局深化数智集成应用,依托浙石化基地“智慧鱼山”管控平台和舟山市无人机管控平台,建设具有“远程预警、全域监控、区分敌我、自动防御” 功能于一体的鱼山无人机防御系统,配套4类预警处置方案,联动浙石化、驻岱部队建立应急处突机制,构建完善“侦测、预警、推送、定位、处置”反制闭环。常态开展船舶锚地、码头、无人岛等涉海重点区域无人机排查,实时记录经纬度、通视度等涉飞要素,同步内嵌无人机管控平台,通过定期巡飞比对,实现对全县5个船舶锚地,211个码头登陆点,39个储油点的视域监管覆盖。完善“海陆空”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打造安保警卫空中指挥、案件侦查情报采集、地理信息航空测绘等5大版块18项警种联动模式,为指挥调度提供实战支撑。共协助侦破41起安全生产、盗窃等案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0余名,涉案金额2000余万。
强化无人机与生态保护、旅游保障的深度融合,研发海岛特色实战应用,建立无人机“岛际生态巡防、渔船捕捞作业、海钓行为规范”多维度监管体系。创新无人机旅游季“远程交通引导、景区人流疏导和应急救援”立体式服务模式,常态开展无人机交通疏导、夜间搜寻、涉海救援等训练科目,先后搜救走失人员12批次,救助海滩礁石受困游客19人,服务群众2.9万余人,实现全县无人机有序管理和大型石化行业、军事基地、货运港口等重点区域“黑飞”滋扰现象“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