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地铁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地铁乘客的增加,安保工作也逐日加重,为保障乘客安全出行,西安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从警初心。
今年,西安市公安局 “三下”工程实施以来,公安局地铁分局党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聚焦落实省全市公安机关“五个五”总体战略,强力推进政治建警“三个三”工程,围绕“轨行平安,共筑和谐”工作目标,主动出击,精准发力,积极开展治安巡逻防控,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全力压控违法犯罪空间,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以实际行动用心用情为群众“帮小忙、解小忧、办小事”切切实实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称心人,在一件件、一桩桩“小事”中彰显为民情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站内站外唱好“疏”字诀
从清晨6时至深夜时分,从空无一人的地铁站至空无一人的地铁站,每天的轮回他们一直值守,而对于老百姓的每逢佳节,则更加成为地铁民警的坚守时刻。
今年4月28日,是近三年来,地铁出行的最高峰值,仅北大街地铁站一天的进出站客流量就高达146万人次,一位日常执勤民警的步行就超过3万步。
北大街派出所教导员季成熺介绍,目前地铁已经成为很多居民以及游客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一些主要换成站点更是人流如织,防止大客流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疏”字诀便成为民警们每日的“必修课”,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巡逻防控,确保每一班地铁的安全出发与到达。
已经57岁的老民警施江,还有三年就退休了,别看他是老民警,但是每当大客流的节假日他的脚步就没有停下来过。他说:“人流量大的时候,也是各类问题比较容易多发的时间段。他们需要不停地在站点内巡逻,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去解决。”
一天下来,3万步是施江的步行基数,虽然累但是看见每一位乘客的出行平安这些付出就是值得的。
除了不断的加强巡查外,地铁分局还在各大换成站点及人流密集站点设立了高峰期 “瞭望岗”,执勤的民警需要全副武装,时刻关注人流动向,提前发出处置预警,对人流密集区域进行喊话疏导,同时也是“智能版”的“人肉向导”,负责给群众提供各类帮助。
在北大街上班的刘女士说:“每天匆忙的路过这里,看到巡逻的民警,站岗的民警,都能给我们群众满满的安全感。”
站内的“疏”在于大客流,而站外的“疏”则在于非法运营的车辆。
今年伊始,在公安地铁分局召开的“进建商”座谈及“联访解”走访的过程中,民警均收到了来自于群众关于整治地铁站点外“黑摩的”“黑出租”的意见建议。
据马腾空派出所副所长吴康说,非法营运的“黑车”长期在地铁出入口周边招揽乘客,严重影响交通秩序与公众出行安全。加之,此类车辆安全性能普遍较差,在驾驶过程中又存在超载、超速、闯灯等违法行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车辆难以控制,极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对此,公安地铁分局党委高度重视,局长宋伟刚将此作为自己的“三本账”,由派出所所长亲自抓,在前期摸排后,开展集中整治。地铁分局联合公安交警支队、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地铁运营公司及涉及的相关街道等政府部门,在浐河、鱼化寨、三桥、国际医学中心等40余处地铁站点周边,针对“黑车”占道违停、非法营运、闯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展开了持续三个月的整治,全力维护了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交通出行环境。
“黑车”整治的关键在于“疏”而非“堵”。要从根源解决“黑车”问题,就要了解跑“黑车”的司机。郭杜西派出所法治民情并重”这个理念引入“三下”工程,找准“无资质拉客司机也是人民群众”这个定位,主动作为,对辖区“黑车”司机展开走访的工作,“把脉问诊”才能开出“良方”。
“不少司机坦言,他们学历较低,谋生能力欠缺。拉客‘跑生意‘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针对大家的问题,我们派出所透彻分析,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思路。”郭杜派出所副所长鲁明金说,通过了解,派出所制定了以批评教育为主,打击处理为辅的“惩教结合”、柔性治理方案。
今年6月份,郭杜西派出所的“进建商”活动就邀请了辖区11名“黑车”司机走进警营学法规。同时,还邀请地铁站务、运政,交警乃至于派出所所在街道、社区等部门一起进行座谈。一方面,多部门联动,多方面帮助,从根本拓宽他们的谋生渠道;另一方面现场办公,对于符合从事出租车运营要求的司机,联系相关出租车管理单位及网约车公司,考虑纳入正规“队伍”。
今年8月份,通过地铁分局及运政部门的努力,一名李姓司机已经如愿成为有正规的运营资质的网约车司机。李师傅说:“现在‘跑活儿’安心多了,周末前往长安区游玩的人多,生意也特别好。”
共治共建画好警企“同心圆”
为深入推进“三下”工程聚民心,充分发挥“联访解”工作机制,不断深化警企合作质效,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地铁分局联合轨道建设集团、运营公司、工程建设公司搭建“3+1”沟通协商平台,收集掌握地铁在建工地工人的各项法律权益问题,同时建立“1+N”普法宣传机制,架起工人与企业合理合法沟通的桥梁。
在纺织城站派出所的档案柜里,有一本台账,里面装有辖区14个站点百余名员工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表》。
“纺织城地铁站是西安唯一一个三条线交汇的站,分别为一号线、九号线和六号线。所以,地铁内部员工集中,为了走深‘枫桥经验’落实‘警社共治’机制,我们在和地铁内部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后决定实行,‘一对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各站点责任民警每周抽取5名员工,走访填写《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表》,以此了解他们是否遇见的一些矛盾纠纷问题,将可能存在的矛盾化于微时。”
这不,在纺织城站民警就通过排除表发现,两名员工因为排班问题对彼此不满,民警及时发现并介入快速疏导了两人的情绪,从根本解决了矛盾,没有造成更加严重的冲突。
地铁分局着力于推动警务网格与综治网格高度融合,织密织细公安管理服务的毛细血管。结合分局和地铁运营方实际,在全市175个地铁站建立警网一体机制,开展网格化治理。以“警企共治”、“一周一研判”、“五员联动”、“暖心会客厅”便民服务四项机制,构建地铁区域安全共同体,共同守护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各派出所对接地铁辖区运营单位,建立“包站民警担任地铁站点治安副站长、地铁站长(副站长)担任公安机关警风监督员”交叉任职机制。
据含元路站派出所蒋继东讲,由于派出所的办公地址恰好和地铁公司员工宿舍均在草滩车辆段里面,所以民警便利用日常的碎片时间,根据“1+N”普法宣传机制开展各项反诈、安全宣传,成为了企业里的“安全宣传员”,也由此加深了彼此的联系。
今年10月5日,含元路站派出所接到上级指令,有一名在逃嫌疑人从地铁进站,辅警快速上前,但是由于体型有一定的差距,在扑上去的一霎那,地铁内部员工及保安也及时出手,将在逃人员一同控制。
“正是因为我们给企业服务到位,所以当我们的民警需要协力时,企业员工也是毫不犹豫的冲上来。我认为这就是‘警企’工作最好的体现。”含元路站派出所所长崔铮笑着说。
用“五心”换真心
优化服务,永无止境。
开展“三下”工程以来,公安地铁分局以“眼睛向下关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往下走和群众打成一片、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优质便利服务”为核心,开展主题为“为民服务我先行”全警在行动活动,全体民辅警以“诚心、爱心、细心、贴心、热心”的“五心”标准,竭尽全力为群众“帮小忙、解小忧、办小事”,努力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止今年9月底,公安地铁分局共累计救助走失儿童82人,救助老人40人,找回丢失财物275件,挽回经济损失130.79万元。
今年7月15日8时许,北苑站派出所北客站警务室接到一个电话,有一名姓张的男子称其装有45万元的双肩背包丢在了车上。
随即,民警根据张先生进出站的时间和列车运行的时刻表,倒推其背包可能遗失的位置,经过45分钟紧锣密鼓地查找,最终在终点站草滩北站一列车厢座位底下将背包找到,45万现金分文未少。
“乘坐地铁二号线出行的乘客较多,为此我们特意联合分局多个派出所在辖区几个客流较大的站点,进行不间断语音提示,特别是针对北客站与地铁交集的乘客出入口还摆放了文字提示‘请带好随身物品’展板,同时在出行高峰期加强警力进行密集巡逻,以便于群众第一时间报警,我们第一时间查找。”北苑站派出所副所长魏涛说。
除了在站内为乘客开展精准的“找寻”服务外,地铁分局还将服务延伸、辐射至地铁沿线周边的学校。
“希望咱们地铁分局可以将‘小黄帽’服务队继续扩大服务……”今年5月初,公安地铁分局召开第二届“进建商”主题活动,一名与会老师提到。
“小黄帽”服务队究竟是什么?又从何而来呢?
这事儿还得从4年前韦曲南站派出所民警帮扶的一个特护学校说起,他们不但全程护航孩子们的出行,并且在出站后,将师生送至医院后才离开。
这些孩子正是带着示意安全的“小黄帽”。
今年4月14日,韦曲南站派出所会展中心站警务室值班辅警陈家森、王丹接到分局指挥中心通知,有一幼儿园的8名教师带着88名小朋友从市图书馆站上车,前往会展中心站的陕西自然博物馆参观。警务室联合车控室工作人员一路跟随维持次序,特别在通道及楼梯处安排专人保护小朋友的安全,最终将88名小朋友安全护送到博目的地。
地铁的民警和“小黄帽”有了不解之缘,所以今年5月1日,地铁分局成立了一支专门为低龄段孩子们出行服务的“小黄帽”服务队,全程在地铁范围内护航孩子们的出行安全。逐渐地,“小黄帽”服务队的服务也衍生到更为广泛地日常工作中,比如找寻迷途老人、护送特殊人员回家等。
公安地铁分局坚持把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警务勤务服务体系的焦点,坚持“用真情换真心”服务理念,打造的“五心”服务工作法,不断让服务规范化、便民化,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