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初冬季节,在嘉鱼县潘家湾十里蔬菜长廊,连片的包菜、白菜鲜翠欲滴,菜农们在忙碌着装车、运输,成批的蔬菜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
“这片承载着农户增收致富的蔬菜长廊背后,是派出所主防业务的不断深化,也是护航县域经济发展的不断努力!”11月22日,正在蔬菜长廊走访的嘉鱼县公安局潘家湾派出所所长高杨介绍。
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王叔,今天的菜都运出去了吧,还有没有扯皮拉筋的情况?”11月22日,高杨带领民警下村走访,实时掌握蔬菜交易、运输情况。
“放心,今年我们都签了合同!”从事蔬菜经纪人30余年的王长友解释道,每年11月开始蔬菜陆续上市,因价格波动、菜农预期等因素,菜农与蔬菜经纪人口头约定的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发生一些冲突。
蔬菜产业是潘家湾镇支柱产业,仅潘家湾镇蔬菜长廊,年产绿色蔬菜21万吨,辐射带动当地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
“以前因蔬菜销售产生的矛盾纠纷时有冒泡,民警所里地里两头跑,占用了派出所大量的警力和精力。”高杨介绍,今年来,该地蔬菜交易类警情数由之前的每年约30起,下降到目前每年不足2起。
近年来,潘家湾派出所联合潘家湾镇综治中心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前置处理机制,打造派出所、综治中心合一的新机制,每日下班前会主动交流当日警情分析,每周固定两天派出所一名民辅警到综治中心值班并参与会商,通过前置处理矛盾,把纠纷化解在萌芽。
“我们在会上收到派出所的提醒后,便会及时通过蔬菜协会,了解市场价格及相关信息,并提前跟交易商和农户们都见见面普普法,发现有不对的苗头,就提前介入调解。”潘湾镇人大副主席冯三郎介绍。
把脚步扎根在基层
在潘家湾派出所,将民警、辅警按照“一居一警”“一村(格)一辅警”的模式,分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警格融入网格、网格对接警格”的原则,将97个综治网格划分为17个警格,每个警格由民辅警担任警格员,负责辖区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治理、治安防范巡逻等的基层基础工作。
“每一个警格员既是一线战斗员,也是一线情报员,把一线最新最真实的动态掌握清楚。”林鹏介绍,除值班和开展必要工作的人员外,其余警力全部到各村社区开展社区走访等基层治理工作。
潘家湾派出所下辖11个行政村、3个生产队、3个社区,总人口5.4万人。派出所民辅警形成共识:“基层基础工作没有捷径,就是多走走、多问问、多记记,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联系群众。”
在潘家湾派出所,大家都有个“基本功”:有幅“铁脚板”,脑子还有“活地图”,对各自辖区的事“门儿清”。
把普法融入到日常
“随着法律意识的提高,村民们遇到事情大多选择用法律武器维权,派出所就成了他们的撑腰人!”四邑村综治主任周元生说,民警和村民们早已成了熟人,遇到麻烦他们有时候直接拨打民警的电话,也有直接发微信的,每次有事需要帮忙,民警总会第一时间赶到处理。
潘家湾派出所在村湾夜话、主题党日、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中融入法治元素,并在每次巡逻入户中抢抓机会向村民普法,打通法制宣传“最后一公里”。
“近期,如果接到自称是蔬菜交易人此类的陌生电话,一定要核实,不要轻易转账……”针对蔬菜上市季诈骗分子活跃的情况,潘家湾派出所民警以入户走访、村湾夜话为载体,推出“微信+社区警务”机制,民警主动加入社区、蔬菜协会等工作群,积极开展线上反诈宣传,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今年来,潘家湾辖区内警情与立案数逐年下降,其中日均警情数降到1.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