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安机关在履行主责主业,强化打防管控,提升为民服务等方面效能不断提升,为全力维护辖区安宁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四川达州渠县辖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建议。
完善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实践
强化机制保障,打造“立体化”防控体系。严格落实“1、3、5”快反机制,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中心,完善重点人员管控机制,积极构筑“警网”“民网”“天网”三合一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将防控触角延伸到基层最末梢。
强化基层基础,夯实“智能化”防控根基。坚持“科技赋能、实战过硬”的导向,积极探索“无人机”警务。对智慧平安小区进行提档升级,积极推进智慧前端各项数据采集。持续增新添置、升级改造“雪亮工程”智能卡口、全方位布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进一步扩点位、除盲区。
强化矛盾调处,构建“联动化”化解格局。常态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重点收集邻里、感情、劳资等隐性矛盾纠纷,快速介入、快速化解。
强化治安管控,营造“法治化”安全环境。围绕突出犯罪,强化破案打击,狠抓追赃挽损,守牢群众钱袋子。
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责任体系不健全。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配合不够,社会公众虽然对平安的期望值很高,但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治安防控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格局尚未形成。
防范意识不到位。部分社会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对内部安全防范不够重视,一些群众自身防范意识不强、防范基础薄弱,安全防范存在漏洞、隐患。
打击手段不够新。基层公安机关技术反制手段有限,基层民警对智能化警务模式应用、海量数据综合研判、信息预警模型构建等深度开发、综合运用能力不够强,实战应用手段还有待加强。
基础建设不完善。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公共场所、重要路段等部位技防设施建设不科学、不合理、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存在治安盲点。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对策
加强体系建设,争取支持添动力。积极形成党委主导、公安牵头、部门共管、社会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格局,建立一套运用科学、保障到位、监督严格的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把握治安堵点,联防联控提战力。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群团组织参与治安防控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群防群治力量开展联户联防、邻里守望等“平安守护”活动,激发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聚焦问题短板,夯实根基强能力。把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关键性、先导性工程来抓,坚持创新完善打击犯罪新机制新手段,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形成特巡警反应快、社区民警基础实、办案民警打击准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合力。
完善配套设施,全面融合增活力。加快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下大气力解决好信息壁垒、系统繁杂、共享不够等突出问题,建立部门间信息线索登记、分流、对接、落实等机制,为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