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潘大爷,最近有没有人让您免费领鸡蛋?这可是骗子诱骗老人的惯用套路,您千万要警惕,别上了骗子的当哦!”一大早,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潘韩村“警网工作站”的社区民警与网格员进村协同向老人们开展防诈宣传。
基层治理存在主防工作力量难以成拳、防范过于单一、处置不够靠前、激励不够精准等问题。为此,今年以来,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坚持创新和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警网融合”为基础,全域部署推进“警网共同体”建设。
通过“警网共同体”这一系统化体系来重塑区域治理,推行村社警务与网格事物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深化“共治警务”,把警格嵌入网格,以网格支撑警格,全力构建“党建引领、人民主体,警网一体、村级主防”的治安防控新格局。截至目前,已在21个乡镇、街道、园区全面推进,组建“警网共同体”1034个。
绘制基层治理同心圆,变“专防”为“群防”
全区362个村社,已有283名网格警长、756名网格警员编组入网,基本实现“一网格一网格警长(员)”配置。——这是上虞公安推进“警网共同体”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一张成绩单。
以群防共治激活村社治理的“神经末梢”。上虞公安持续升级现有“1+3+N”(网格长1个,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3个,群众力量N类)体系,推动实现村级主防领域网格警长主导、网格员主抓,将警力和网格力量拧成一股绳,切实扭转原先警网各治一域、警力单线下沉的现状。“警网共同体”推行以来,累计组建村社巡逻队355支,开展路面、场所巡查1.2万余次,持续擦亮共治底色、提升平安成色。
通过实行镇级层面网格党组织建设、网格力量调配“一张图”,业务推进、协调联动“一张网”双向互促共进,让一线有生力量真正“聚起来”。上虞东关派出所引导网格内的政法联络员以“群众点单、网格派单、综治接单”的运行模式,积极联系推动政法干警力量和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执法力量下沉,协同推动服务站位前移,进一步压降警情。
打通预警管控新渠道,由“后防”转“前防”
双向互通、点面结合,书写“共治警务”新篇章。上虞公安打通网格警力和网格员的日常联络对接渠道,围绕警情、访情、社情、舆情,建立日沟通、周研判机制,网格警力固定每日与网格员进行沟通联系,掌握网格动态,每周三下沉网格就治安防控情况进行会商研判,分析网格形势,通过增进双向常态化的联络互通,增强信息的感知力、提升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针对预警管控原有信息多头报送、难以闭环、流于表面的情况,上虞崧厦派出所通过综合信息类别、处置要求,实行常规信息、风险信息、应急信息“三色标定”,网格、村级、镇级“分级快响”,明确涉及敏感人事物的风险信息采取直报网格警长机制,扁平化高效处置,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行,为上虞深化“警网共同体”建设提供示范“样本”。
“我们按照‘平时主防、急时主战’思路,细化网格警长6类、网格员9类职责,形成权责明确、边界清晰的行动指南,切实解决原有‘难以找到问题、谁来解决问题’现状,提升信息感知、前端预警、过程管控、及时调处的能力和水平。”上虞崧厦派出所所长阮维军表示。
增强评价激励源动力,改“考防”为“评防”
“警网共同体”建设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关键在人,上虞公安从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上入手实现效能最大化,为建设更高水平更有质感的平安上虞赋能加力。
为转变原有以考为主、一考了之的情况,上虞公安更加注重评价激励和减负增效,按照“专常结合、差异竞争、双向一体”思路,从镇级网格化管理等级评定中专门切出40%分值,实行网格警力和网格员差异化捆绑评价,采取“正向清单+负面清单”相结合方式,更多地通过“以奖代补”进行激励,切实形成网格与网格之间、网格力量与网格力量之间比学赶超、争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同时,制定出台支撑和保障警网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建立多元警种支援、杜绝民警职责让渡、网格员容错免责等机制,为网格力量减压松绑,切实激发内生动力。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为鼓励引导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群防群治工作中来,打造上虞版“朝阳群众”。上虞公安结合试点工作,重新修订见义勇为、举报线索奖励办法,适当降低奖励门槛,加大群众参与调解、参与救援等的激励,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弘扬社会正气。今年以来,上虞公安已对9名贡献突出的网格员给予“治安荣誉奖”同等待遇奖励,对2名网格员见义勇为行为予以认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