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武宁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坚持“事故可防可控”工作理念,紧紧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重点,围绕县域交通管理问题,主动探索“事后被动整改”向“事前主动预防”的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下面,笔者围绕县域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由“事后被动整改”向“事前主动预防”这一新模式的可行性做一个简单探讨。
一、县域道路交通事故特征
通过对武宁县2023年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发现有以下特征:
(一)从事故地点看。国省道穿村穿镇路段、乡村道口是事故高发路段,在国省道和普通干线公路中,穿村穿镇路段周边环境发展程度较高的国省道穿村穿镇路段是农村公路的事故高发区域。
(二)从事故成因看。行人横过道路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反映农村群体交通安全守法意识较为薄弱。
(三)从违法行为看。死亡事故共涉及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有:无证驾驶、超速行驶、行人未按规定横过机动车道、驾驶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醉酒驾驶。
二、县域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一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武宁县道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老城区道路整体规划和设计起点不高,有些路段仅考虑一般功能性需求,城市路网存在一些缺陷,不规则交叉口较多;机非隔离及中央隔离不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缺失等;交通组织紊乱,老大难问题较多,所形成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处处可见。县域国省道、农村道路由于地处山区库区,临崖临水、急弯陡坡路段较多,又因国省道穿村、穿镇里程较多,县乡干线公路与农村道路交叉口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县域道路发展迅猛,但安全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农村地区,还有许多村民集资修建、改建的道路,基本也没有安全设施。
二是道路行驶车辆类型混杂。随着县域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与提高,机动车数量也随之激增。在县域范围,城市道路及农村县、乡、村道上,多以二、三轮电动车、摩托车和轻型载重汽车、小型汽车为交通工具。国、省道作为国家、省运输要道又多以大型半挂车、厢式货车等运输车辆为主,沿线村民所驾车辆与国省道过境车辆混杂。
三是车辆驾驶人意识不强。广大交通参与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交通法规匮乏,交通安全意识差。特别是很多中老年农民驾驶二、三轮电动车、摩托车一般不靠右行驶,通常在道路中间自由行驶,还有行人随意横穿道路、逆向行驶、无驾驶证驾驶、酒后驾驶、农用车违法载人、违规加装遮阳伞等交通违法行为在县域道路上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在路面上打场晒粮、乱摆杂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农村道路边乱搭乱建情况较多,严重阻碍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的视线,由此带来了更多的交通安全隐患。
四是道路管理力量较为分散。当前,在车辆不断增加、道路持续延伸、设施大量增多、警务任务更趋繁重的大背景下,警力紧张与交通管理工作面广、任务繁重的矛盾,面对县域大范围、长里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较大挑战。
三、县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工作探索
(一)加强组织部署,认真分析研判。
一是高位部署联动推进。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和支持,出台相关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文件,进一步明确道专委各部门责任分工,形成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工作格局,全面开展和推进全县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是认真分析研判。要及时组织召开道专委工作会议,听取各相关部门工作汇报,认真总结问题短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安排部署推进一步工作。
三是压实主体责任。交管大队每月对当前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系统分析,及时调整管控措施,深刻汲取近期全国、全省各地较大以上交通事故教训,详细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从源头监管教育、动态监控管理、交通安全意识、恶劣天气防控等方面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工作,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突出管控重点,加快基层建设。
一是坚持认真落实“三个一律”措施,立足“人和、车稳、路通、企安”,坚持“滚动排查、动态清零”的原则。紧盯重点违法行为、重点路段、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人,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持续保持执法震慑和警示力度,严把“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农用车违法载人、面包车超员、骑乘电动车、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管控关,坚决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防止发生群死群伤交通事故。
二是积极适应县域道路交通发展形势,加快“交所融合”九联机制建设,实现“专业+机制+大数据”运行勤务模式,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深度融合派出所与交通管理队工作。同时通过从城区和大队机关抽调警力组成执法小分队的方式,加大到交所融合派出所和基层中队支援力度,将警力最大限度下沉到路面,真正将县域道路交通安全管细、管实、管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充分发挥交警、特巡警等警种和乡(镇)党委政府、市监、教体、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联合作战优势,形成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各村微信群,定期发送安全提示,并督促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道路管控,充分利用“两站两员”在村组路口对农用车违法载人、骑乘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违规加装遮阳伞等违法行为进行劝导;执法小分队突出频次开展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严查严处无证、酒驾、面包车超员,形成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巩固治理成效。
四是全面强化县域道路交通违法治理工作。加大路面巡逻管控力度,结合“春运安保”、“春雷行动”、“春季守护行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秋季行动”和货运车辆违法专项整治行动等,将警力和装备向违法多发、事故多发的重点时段和路段倾斜,常态化开展酒驾醉驾、涉牌涉证、“一盔一带”、二、三轮摩托车,电动车违法载人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加大对客车、旅游包车、校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面包车等重点车辆检查执法力度,全力遏制酒醉驾、超员、超载等重点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在重大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实行高等级勤务,确保交通安全管控全时段、全方位覆盖。
(三)强化隐患排查,促进整改提升。
始终以压降事故为目标,以“三个一律”为抓手,以“三个三一”为方法(三上门一检测、三提示一查缉、三督促一整改),以“五个必须”为要求(责任领导必须包干落实、责任民警必须进驻办公、风险隐患必须全面清除、风险等级必须限期降级、基础台账必须健全规范),以“五个凡是”为机制(凡是辖区发生亡人事故的,一律下发提示公函;凡是道路存在风险隐患的,一律实行闭环管理;凡是运输企业屡次违法违规的,一律实施联合惩戒;凡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一律落实倒查追究;凡是问题隐患多发频发的,一律对应挂牌整治)。
一是深化风险隐患企业排查治理。按照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年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深入推进高中风险隐患运输企业排查治理,切实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全力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二是深化风险隐患车辆和驾驶人治理。风险隐患重点车辆和驾驶人,以及风险小型汽车和驾驶人一律落实到责任民警,每月重点车辆及驾驶人整治任务一律落实到全局各派出所、交管中队。通过“三提示一查缉”等措施治理,高风险隐患车辆和驾驶人、重点车辆及驾驶人占比逐月下降达到。
三是深化风险隐患道路排查治理。组织全县地毯地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实行“三督促一整改”措施,建立隐患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逐一督促落实整改情况。
(四)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坚持“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相结合,统筹推进传统媒体常态化宣传、新型媒体多样化宣传、社会面立体化宣传。
一是建立专业队伍,组建宣传小分队。结合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规律特点,紧盯“春运”、“五一”、“十一”、“春、秋季开学”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假日,利用发送交通安全宣传资料、案例展示等方式,加大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有牌证、戴头盔、不加篷、限两人、靠右行、不乱停”、“三零一戴”美丽乡村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实现宣传工作多渠道、广覆盖。
二是突出宣传多样性,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利用农村大喇叭、街道小广播、一村一宣传栏、一宣传标语、融媒中心等媒体资源为交通安全宣传开道,通过创作编排特色交通安全文化采茶戏、打鼓歌,举办“文明交通,安全同行”书法、绘画、摄影大赛,开展全县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征文、知识竞赛等学生交通安全“十个一”活动等方式方法,警示和教育广大群众知危险、会避险,进一步扩大交通安全示范村(社区、学校)建设,将交通安全文化厚植民心,推动形成内外联通、上下联动的大宣传格局,营造安全文明出行,营造浓厚交通安全氛围。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坚持以违法处理、事故处理、车驾管服务窗口为主要阵地,通过滚动播放LED屏、播放安全警示片、现场以案说法、面对面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有效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实现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升。加大在各类新闻媒体投稿,利用微信微博,向广大交通参与者发送各类交通安全管理和提示信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