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中央大街,盛夏的热浪裹挟着南腔北调的人潮。 百年面包石被踏得锃亮,反射着灼目阳光。在这片喧嚣之中,一抹同样亮眼却更显温婉的“藏蓝”格外醒目。她们是百年老街流动的“安全岛”,是游客信赖的“活地图”,更是群众心中用脚步丈量平安的“守路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们守护的盛夏时光。
清晨的阳光刚蒸腾起热意,交警隋欣和女子中队的警花们便已齐整上岗。 警帽、制服、白手套,装备一丝不苟。未及正午,警服的后背已悄然洇开汗迹,帽檐下的碎发,不多时便湿漉漉地紧贴额角。身旁,舔着马迭尔冰棍儿、短袖飘飘的游客尽享清凉。她们目光交汇,相视一笑——那无声的对视里,是心照不宣的“坚持”。
“姐妹们,打起精神,今天又是‘蒸桑拿’模式,当心别中暑!” 教导员贾钰琳浑厚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熨帖着心窝。
节假日的人潮一眼望不到尽头,如同翻涌的热浪。隋欣她们穿梭其中,在人缝里搜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红灯了!请退到安全线后!”“带孩子的家长领好宝贝儿!”“注意脚下台阶!”“拍照请勿停留路中!”…… 此起彼伏的提示声,是她们的重要“武器”,也融入街头的喧嚣。一个岗时下来,嗓子干得冒火,灌下半瓶水,仿佛瞬间就蒸腾成汗。微信步数日日稳居朋友圈榜首,回家只想瘫坐片刻。
“移动的清凉站”与“万能包”
警花们的执勤包里,警用装备之外,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创可贴和一大包纸巾,是雷打不动的常备品。哪个战友面露倦色、暑气微侵,所需的药品总能被迅速精准地递上。游客偶有轻微擦伤或头晕不适,也能第一时间在她们这儿获得及时帮助。这方小小的警用挎包,就这样成了百年老街上流动的“万能急救包”。
“冰棍接力”与“意外的扇子”
记忆中最滚烫的一个午后,地表温度直逼40℃。 队员小孙在连续指挥疏导近两小时后,身形忽然一晃,脸色煞白地扶住了路牌。几位在附近的大姐见状,立刻围拢过来。其中一位二话不说,转身冲向冷饮店,转眼便举着几根冰棍回来,不由分说地塞进小孙和大家手里:“姑娘们,快含一口,压压热气!”另一位大姐更是抽出随身的扇子,站在小孙身侧,为她扇起风来。 那一刻,冰棍的凉意在舌尖化开,扇底送来的微风拂过汗湿的鬓角,连同那份素昧平生的关切,一股脑儿地甜进了、也暖透了警花们的心窝。警花们连声道谢,大姐却执意坚持:“别推,你们太辛苦了!这不都是为了守护我们嘛!”
“累吗?实话实说,真累。 严寒酷暑、误解委屈是家常便饭。可当迷路游客一句‘谢谢’点亮笑容,当找回孩子的家长泪流紧握双手——那份沉甸甸的信任,瞬间让我们读懂这身‘藏蓝’的分量;平安非天成,坚守即初心。百年面包石见证着我们晒黑的脸颊、嘶哑的嗓音与日日‘榜首’的步数。我们是老街上的‘守路人’,是绽放在四季的‘藏蓝玫瑰’,守护畅通,更守护着这座城最动人的烟火暖意与人情温度。”隋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