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道路通行条件的逐渐改善,摩托车因经济实惠、操作技术简单、通行条件要求低等有利条件,已逐步成为宣汉县农村地区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摩托车保有量猛增、涉摩交通事故频发。现结合宣汉县实际,浅谈对涉摩托车交通事故的思考。
一、宣汉县地理情况
宣汉县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2个街道、28个镇、3个乡、4个民族乡),常住人口95万人,是中国气都、巴人故里,是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是达州市面积最大的县。
二、宣汉县涉摩交通事故情况
面积广、人口基数大,群众出行需求高,导致农村摩托车数量猛增,打破了交通要素之间的平衡,恶化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形势。
三、宣汉县农村地区涉摩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一)摩托车安全性能差。一是摩托车保持转向及防侧滑能力低,制动性能差,在行驶当中紧急制动时,车轮容易抱死、发生意外。二是摩托车车身轻、稳定性不佳,容易晃动跑偏,导致失控。三是易改装,简单点焊,就能随意加长货架、加装遮阳伞,隐患大。
(二)交通安全意识较差。一是摩托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二是存在非法营运情况。摩托车开展非法营运就成了部分摩托车驾驶人的“职业”。三是乘坐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无牌无证摩托车上路行驶的危害性。
(三)道路状况复杂。近年来“村村通”工程,虽然不断加大了对农村道路设施的投入,但受地形地貌等复杂自然条件限制,乡村道路路基窄、路面差、急弯多、坡度陡,加之缺少相应的道路标志、标线、警示牌和安全防护设施,导致摩托车安全事故多发。摩托车无任何受力缓冲装置,也无有效的保护设施,安全系数较低。
(四)机制不全。当前各地摩托车交通安全监管基本上靠公安交警部门,区级相关部门、乡镇、村社“三级监管”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社会公众监管意识也很淡薄。因此力量非常单一,监管力度弱。
四、有效遏制涉摩交通事故多发的对策
(一)创新管理手段,构筑长效管理机制。一要建立联合监管体系。成立公安、安监、交通、保险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摩托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制度落地落实,全方位搞好挂牌入户、驾驶培训、年审检测、维修报废等工作;各乡镇要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切实走村串户,摸清辖区摩托车底数,督促教育村民办证办牌,合法驾车。二要强化基层履职。乡镇(办)要将摩托车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责任。要将摩托车安全管理工作成效与各乡镇政府、职能部门、乡镇派出所的综合目标考核挂钩,与村社干部评优、奖励挂钩,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监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三要注重社会监督。要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奖励机制,通过广播电视、服务手册、服务联系卡等多种方式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认真受理每一项监督举报,尽可能做到举报一起,调查核实处理一起,逐步形成社会公众广泛监督、共同倡导交通文明的良好格局。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安全意识。要坚持“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法规培训与技能培训,播放影碟与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宣传模式,努力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一要加强政策知识引导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册等媒介和摩托车经销点、服务点、修理店及车管、交通事故处理窗口大力宣传国家摩托车下乡政策、摩托车登记注册办理流程、安全驾驶基本常识、摩托车维护保养知识,努力提高群众对摩托车相关政策的知晓率,懂得更多的摩托车基本常识。二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利用安全生产月、法治宣传日、送法下乡、交通安全文明村创建等活动,开展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正反面典型事例、案例宣传警示教育,从危害认识和经验习惯上减少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安全认识和法律认识上构筑“隔离墙”。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做起,加强安全行路、安全乘车意识,提高预防能力,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片区,一个片区推动整个社会的良好态势。
(三)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要坚持“教育与惩处并重”的原则,对摩托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在注重教育的同时要严厉处罚,形成严管高压态势。一要狠抓源头监管。要强化驾驶员道路安全法学习、驾驶技能培训,严把发证关,提高驾驶技能。工商、质监部门加强对摩托车销售点严格管理。及时对报废车登记造册,实行强制报废,减少车辆安全隐患。二要强化路面管控。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大对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无牌无证、酒驾、超员、不戴安全头盔等突出违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交通运管部门要加大对摩托车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的,要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到位;乡镇交管办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路面监管。同时,要加强定点执勤和流动巡逻,要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起到震慑作用,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和执法环境。
(四)不断改善交通环境,着力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要坚持“便民、优质、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摩托车各项惠民服务,从软硬环境上加强摩托车的安全管理。要大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积极通过政策项目、财政补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及时整改安全隐患路段,完善道路安保设施,设置相应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安全警示牌,确保道路完好畅通,提高安全通行能力。要切实优化业务服务。公安交警部门要严格贯彻执行改革措施,简化办牌、办证程序,采取“一站式”和限时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便民服务站,扩大服务半径,切实方便群众就近办理车管业务;采取“流动车管所”等形式,定期深入基层服务,方便边远农村群众办牌、办证,减小群众办事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