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育警铸魂工程,队伍政治忠诚更加坚定。一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以学为先、以学强知、以学立身,党委带头,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必修课”,纳入“第一议题”,拓展阵地教育、线上教育、实践教育、板凳教育“四大载体”,纵深推进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四大教育”,持续为队伍深化忠诚注入“源头活水”,以学习上的用心促进理论上的清醒,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引领全警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主题主线,精心组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政治轮训、宣讲辅导和主题宣传活动,有序推动专题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警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截至目前,共举办党史教育专题讲座52场,组织民警到红色纪念馆、革命老区等参观见学1052人次,组织民警开展警示教育5740人次,举办英模报告会、英模事迹宣讲会35场,党委书记为民警讲专题党课620余人次。
实施深耕强基工程,队伍效能活力更加提升。一是实绩动态激活源动力。2020年3月通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基层民警座谈,倾听合理建议,反复征求意见等方式,创新出台了科学规范、简便易行,有可操作性的《民警职工辅警实绩动态考核办法(暂行)》,为全市公安机关考核量化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该办法覆盖公安机关各条线工作的考核,以“德、能、勤、绩、廉”为核心内容,细化考核序列、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考核重点、结果运用、考核纪律等重点步骤,检视量化全警守初心、担使命、尽职责、抓落实的情况,体现奖优罚劣、加压驱动。二是“三项体检”培育试验田。2021年2月,借全国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之机,分局切实将“三项体检”作为推进教育整顿和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常态举措,积极探索“三项体检”在基层落地的有效方式和载体,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了实体化运行的“三项体检”中心,形成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三项体检”流程和机制,在及时发现问题、科学评估研判、化解队伍风险上走出一条新路子,初步形成了队伍常建长治管理模式。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十四督导组四川小组副组长刘岱、省厅张洪副厅长,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丽等领导先后莅临调研并给予肯定性评价。成立以来,省公安厅宣传处先后率人民公安报、四川公安杂志等媒体实地探访采写稿件,《人民公安报》对分局三项体检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基层驻点”打造新格局。从2019年4月起,广安区分局积极贯彻落实省厅党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开展“万名机关民警下基层上一线”活动,构建了“小机关、大基层”的社会治理新体系,打造了强基育警新格局。优化遴选下基层人员,按照“驻”“联”民警作为“警师”模式,确定“师徒结对”,以此带动一线力量壮大、基层工作成效增强、下基层民警能力水平提升;推行驻点民警与在职民警实行“十同”:同吃、同住、同工作、同休息、同考核、同奖惩、同学习、同训练、同福利、同保障,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出台《“下基层上一线”驻点民警管理办法》《驻点民警实绩动态考核办法》《驻点民警退回制度》,“墩苗”培养机制,强化制度规范,确保下基层民警干出风采,干出实绩。三年来,4名民警受到分局嘉奖、20名民警受到省厅、市局及市、区政府机关通报表扬,9名民警被评为优秀公务员,5名民警挂职单位副职,1名民警挂职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实施干部培育工程,干事创业导向更加鲜明。一是严格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注重在实战实践实操中识别、锻炼、培养、选拔干部。2020年以来,同级重用科级领导干部4名,平级调整科级领导干部34人,提拔科级干部11人,提拔股级干部37人,民警岗位交流168人,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二是突破限制补齐配强警力。以“补充力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为目标,加强高层次人才招录引进,实施人才强警战略。今年来,共招录和选调5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优调14人;出台《蓄水储能公安专业人才选拔实施办法》,在全区公安机关形成骨干型、拔尖型、专家型三个层级的人才成长梯队,筑起110人人才“蓄水池”,及时为基层补充实战和岗位急需警力。三是严肃纪律强化干部管理。严格执行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带病提拔”倒查等制度,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填报、民警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和审批备案工作,深入排查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情况,及时纠正整改发现的问题;积极推进干部交流锻炼,全方位锻炼干部的能力素质。
实施改革强基工程,队伍创新动力更加强劲。一是稳步推进警务机构改革。制定分局《关于公安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方案》,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派出所勤务运行机制和勤务组织模式,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12个派出所和9个驻勤制警务室运行机制改革,全面促进提升派出所勤务运行效能;推动实现15名派出所所长进入乡镇(街道)党委班子; 2022年8月完成与协兴园区机构调整交接相关事宜。二是适时开展职级晋升工作。分局始终将职级晋升作为实施职级制度的关键环节,探索新方法,建立新机制,研究制定《晋升一级警长或警务技术一级主管以下职级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深入推进两个职级序列改革。2020年来,对符合条件晋升职级的民警,做到应升尽升,应报尽报,同时针对面临退休的同志,积极向市局争取相关政策,在退休之前解决相关职级待遇。三是健全辅警队伍管理体系。紧扣警务机制改革主旋律,立足实际积极推动定额、定岗、定保障、定制度“四定”改革。先后出台《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广安区公安分局辅警招录实施方案》《警务辅助人员激励实施办法》等“1+N”辅警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撑和规范管理,使辅警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做到管理有制度、执行有力度。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将警务辅助人员薪酬纳入区财政全额保障,建立与财政递增相适应的工资晋升保障机制,实行“二级十档”层级化管理,竭尽全力不断提高待遇,保障收入稳定增长,实现五险一金缴纳、加入工会、健康体检全员覆盖。
实施素质强警工程,队伍实战本领更加过硬。一是推行“战训警务新机制”。结合“实战实训实效”工作理念,创新制定“每日一刻”训练计划,将“每日一刻”队列训练作为队伍日常养成、锤炼队伍作风的重要抓手;落实“一所一队一教官”制度,遴选40名综合素质强、善于带队训练的骨干担任小教官,定期对基层所队开展案件规范化办理、常见警情处置流程、可疑物品检查、突发情况处置和警务装备的实战运用等业务技能培训指导,不断提升全警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二是开展实战练兵活动。2021年以来,按照省厅、市局训练计划,政治处统筹全局教育训练工作,全力推动分局实战练兵工作扎实开展。制定《实战大练兵工作方案》、年度“抽检考”训练考核计划,围绕“常见警情现场处置”、“暴恐事件现场处置”、“驻地防范”等科目,每季度开展红蓝“抽检考”“对抗考”工作,有效检验全警的应急处置能力、业务技能、综合体能和公务用枪安全意识、保养水平和应用能力。每月组织开展体能素质达标抽查测试,推动全警参与健身运动热潮,增强民警职工辅警身体素质。三是加强学习培训教育。坚持队伍政治建设和素质建设并重,紧密结合各项主题教育、“全警实战大练兵”等活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警务实战技能、公安法律法规知识等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开展政治轮训,举办警察夜校及各类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强化辅警岗前培训、定期培训,有效提升辅警协助执法执勤能力。
实施暖警惠警工程,警察职业荣誉更加浓厚。一是加强先进典型选树。紧紧围绕全局各项公安中心工作,以主题宣传、聚焦工作“亮点”为着力点,引领全区公安政工战线突出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典型正向宣传,及时启动表彰奖励,持续营造良好氛围。培树了户政大队、广福派出所、吴衍勋、周建春等“省优”、二等功先进典型,及时对个人进行嘉奖并落实送奖上一线工作机制。近年来,分局下设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猎狐2021”专项行动成绩突出集体、全省平安四川建设先进集体、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等集体奖项14个,个人立功授奖20人,10人次获公安部、公安厅通报表扬,全面营造学典型、学先进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战时奖励机制。在疫情防控、建党100周年、二十大安保维稳期间启动战时奖励机制,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或报请记功,坚持“三授两谈一送达”荣誉机制,累计表彰奖励成绩突出集体89个、成绩突出个人216名,分局党委成员带头深入一线授奖,为全区58个集体和315名民警辅警送奖到岗,领导班子成员走访慰问一线民警辅警524人,极大鼓舞了士气。三是保护全警身心健康。近年来,分局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在搭建架构、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硬件设施等方面作了持续努力。制定《民警职工辅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实施细则》《民警辅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等系列文件,完善了心理训练、心理测评、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配备两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工作人员,建设二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1个,心理服务室14个,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小队,适时深入各警种部门和基层派出所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下基层”活动。紧密结合“六必访六必谈六必清”、温馨家访和走访慰问,建立民警个体心理档案,适时了解民警心理动态,帮助民警树立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四是落实职业优抚保障。积极协调区人民医院开通医疗惠警绿色通道,简化入院救治手续;制定落实民辅警子女中考、高考陪护假制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为女民辅警购买爱心险,完善民辅警执法执勤权益保护机制,最大力度解决全警后顾之忧;近年来,查处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案事件共1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