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以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襄阳为目标,积极探索并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围绕资源整合、警网融合、场景聚合等方面,大力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持续深化智慧公安建设,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升级。
全域巡防“织天网”
基层治理更高效
“闸口夜市东侧烧烤摊位处有人激烈争吵,疑似发生纠纷。”3月15日22时许,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庞公派出所在警民联防群内收到群众反馈线索。
庞公派出所立即点对点指令距事发现场最近的夜巡小组赶赴现场处置,并同步推送执法规范指引。民警在现场调解过程中,通过可视化执法记录仪、线上平台与分局指挥中心实时互动,接受处置建议,最终使争执双方握手言和,成功避免了矛盾冲突升级。
2024年,襄城区分局先后3次召开“诸葛亮会”,5次进行实地勘查,探索构建“专群结合、联勤联防、科技支撑”的全域巡防体系,让“派出所主防”进一步落地生根。
襄城区分局将城区警力划分为两个片区,设置14条重点巡线,负责主次干道、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的巡防;各乡镇办、社区村组设置153条治安巡线、44个党员值守点,负责背街小巷、重点路口的巡逻值守,确保“点、线、面”无缝对接。社区民警还发动网格员、乡贤“五老”等800余人,开展“网上+网下”24小时巡逻防控。“全域巡防”启动以来,襄城辖区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65%,其中街面可防性案件实现零发案。
襄阳公安紧扣科技兴警战略导向,强力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等建设,全量汇聚警种资源和信息要素,为一线民警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提升“一市一台”工作质效,市局统一接警、分析研判和集中调动,综合利用物联网、警用无人机等设备,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
同时,襄阳公安积极参与市域开源体系建设,深化部门间数据的广泛共享和深度挖掘,搭建重复警情治理等各类实战模型734个,推动业务细分、流程再造、警务协同,让群众对平安更加可见、可触、可感。
警网融合“治未病”
打击防范更有力
今年春节前,某民营企业大理石砖被盗,民警结合各地网格员在“E巡防”小程序上发布的线索追踪研判,仅用3小时就抓获嫌疑人;针对春耕期间农机使用较多、群众出行集中等特点,民警联合群防力量持续开展安全检查,并通过“E巡防”小程序及时上传、敦促整改相关问题隐患……
盛康镇是谷城县第三大镇,有28个村,各类场所单位数量多、分布广,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情报收集流转不及时、部门协同对接不到位、档案台账重复烦琐等问题。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谷城县公安局盛康派出所决定以数据赋能寻找破题之法,积极研发推广“E巡防”小程序。
“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高效!”盛康派出所所长付路介绍,“E巡防”小程序与当地基层管理、智控平台深度融合,实现了“管理目标一体收纳、工作开展一键操作、动态成效一图展示”等功能,工作效率大幅提升。“E巡防”小程序界面简洁、操作便捷,只需简单培训即可大范围推广使用。“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镇28名网格员、188名‘百户长’全覆盖使用小程序,可以随时调取、跟进督导每个人的工作情况。”付路说。
数据显示,2024年,盛康派出所通过“E巡防”小程序开展巡防管控1543次,消除问题隐患28处;全镇矛盾纠纷警情数同比下降2.2%,可防性案件数同比下降32.4%。
一域蝶变,全局缩影。近年来,襄阳公安积极主导和参与“共襄共治”“随手拍”“襄阳反诈”等小程序研发运用,实现相关警情、预警信息、群众诉求事项上报、受理、化解、确认、反馈“一张网”闭环管理;深化“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高效对接联动,接入城市智慧治理“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即“市、县区、乡镇”治理平台和“市、县区、乡镇、社区村组、网格”应用端口),建立党政、公安内外双循环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格局,与政法委、司法、卫健等部门建立信息交换、共享、会商通报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我们还将公安业务模块嵌入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信息枢纽平台,增加100余项可防性案事件目录,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襄阳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智慧场景“添便利”
服务民生更贴心
襄阳市樊城区大庆西路与人民路路口地处繁华商圈,以往每逢早晚出行高峰及节假日,车辆左转与直行总会出现拥堵。2024年9月,襄阳交警在相关路段创新推出智能可变潮汐车道,由17组潮汐机器人对车道进行实时调整——交通平峰期,智能可变潮汐车道行驶方向保持由东向西直行;交通高峰期,行驶方向变为由西向东左转,将原有的一个左转车道变为两个,提高各车道通行利用效率。据统计,该车道投入使用后,相关路段通行效率提升了20%以上。
从静态到动态,变被动为主动。2024年以来,襄阳交警依托城区环线项目建设,建立完善城区161处交通安全设施,对可能导致拥堵的情形早发现、早干预、快处置;深化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智能化改造路口信号灯448个,大幅提升路网通行效率;在实现全市道路综合监控“电子全覆盖、数据全汇聚”的基础上,精细化治理10处重点路口,不断改善学校、医院等区域交通环境,全市交通拥堵指数持续位居全省低位。
贴心服务,不止于此。襄阳公安因地制宜,丰富拓展智慧场景的内涵与外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警有所应——
他们大力推行公安业务“网上办、跨省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一业一证”、新生儿落户“一窗办理”等18类135项业务实现全程网办,“AI社区助手”帮办服务落地110个试点社区,240余万人次群众直接受益。
他们在辖区高校、企业、旅游景区试点建设智慧警务室,搭建多层级视频巡查系统,与相关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实战应用模型,实现警力、部门联防力量的可视化部署,对相关区域的人员、车辆和突发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管理。
他们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感知技术推进社区管理数字化,在有条件的小区搭载具备智能门锁、车牌抓拍、违停预警、高空抛物摄像、独居老人照顾、安防信息推送等功能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建成“智慧小区”1500余个,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