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前沿哨”和服务群众的“桥头堡”,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支撑性作用,必须强化主防理念,落实主防责任,立足基础工作,突出源头防范。
渠县推进“派出所主防”建设的具体实践
聚焦党建引领,夯实“派出所主防”主阵地。鲜明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业务”的方针,扎实开展“最强支部”创建和“软弱涣散”党组织专项整治。扎实开展“聚焦党政报告,公安怎么办”主题活动,更大限度党政资源力量统筹推进安防体系建设、基础信息采集、治安防控、重点人员管理等工作,形成以党建促责任落实、以党建抓平安建设的工作闭环。
聚焦改革驱动,激活“派出所主防”主引擎。匹配渠县“一核六翼八支点”发展规划,科学调整静边、三汇等7个派出所管辖区域和职责范围,在4个城区派出所、7个中心场镇派出所试点推进 “一室两队”改革,补齐辖区在治安防控、平安建设、基层治理中的短板弱项。
聚焦关口前移,坚守“派出所主防”主战场。以“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为重心,为治安防范和基础防控强化数据支撑。以多元化解为关键,建立常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分级管控、跟踪回访和奖励考核等机制,创新源头性防范、点单式调解等措施,以多层级过滤的方式最大限度为矛盾纠纷“降温降级”。
聚焦服务升级,唱响“派出所主防”主题曲。深入推进公安“放管服”改革 ,编制派出所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统一打造21个派出所政务服务阵地,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无盲区。逐步推进居住证办理、户口本打印等6项简易政务服务下放至社区警务室,大力推广自助和预约、代办、上门等服务,打造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政务服务窗口”。
推进“派出所主防”建设的现实困境
警力解放不充分。派出所安保任务繁重,社区民警数量少、身兼多职,导致社区警民警非社区警务工作时间过多,无法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沉入社区开展基础工作。
科技赋能不硬核。安防基础设施建设尤为薄弱,新兴的科技手段未能大量投入,技防覆盖率较低,数据化支撑实战严重不足,实际可应用的数据模型不多,获取信息渠道不足、
协同共治不合拍。辖区党政资源撬动不够、投入不够、联系不够,对社会力量发动不够、参与不够、激励不够,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并未有效形成。
部门支撑不到位。警种部门重督导、轻培训,与派出所衔接、流转、分工机制存在不畅,对派出所的支撑保障、培训指导不足。
治安防范不严密。基层矛盾总量大、安全隐患多、风险防范难,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应对突发事件、压降违法犯罪、加强安全监管等能力水平还急需提升,难以适应社会治理新常态和新实践。
深耕“派出所主防”建设的路径探析
坚持构梁架柱,以“三强”筑牢“善治”支撑。一是强“战斗堡垒”。立足党建统揽职能职责,实施“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面旗”计划,积极调动党员干部与群众中的“关键少数”,在社会治理中注入“藏青元素”“红色基因”,进一步融洽党群关系、警民关系。二是强“党政支撑”。深入开展“聚焦党政报告,公安怎么办”主题活动,主动走访党政机关,精准对接发展需求,将基层警务工作充分融入党政中心工作。三是强“平安细胞”。吸收治安积极分子、退役军人和农村优秀青年等参加治保工作,将“平安建设”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夯基垒台,以“三建”打造“善治”格局。一是搭建情指平台。以“情指行”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行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强化数据感知,消除信息壁垒,推进资源聚合,打造“智慧大脑”,实现警务信息“一网通”、警务工作“一键办”、警务数据“一屏管”。 二是布建防控圈层。借力辖区党政资源,将安防工程建设纳入应急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归集汇聚各单位、行业、场所实名登记的人车物等基础信息和动态轨迹信息,全面实现“人、车、物”数据100%采集。三是共建主防阵地。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室与村(社)办公场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使用,强化警地共建、警网融合,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联系纽带作用引领平安建设。
坚持联通融合,以“三促”打造“善治”体系。一是区域联动,促职能融合。紧密结合渠县七大片区的发展规划,完善片区应急联动、区域联防、案件联侦等警务机制,联合处置重大事件、重大警情、重大活动和应急突发事故,实现片区警务警情一体响应、联合处置、集群作战。二是机制赋能,促警网融合。按照实有人口、警情数量等因素分类,建立“责任区”社区民警制度,深入推进“一村一辅警”“一居一辅警”工程,推动人口信息共采、法律政策共宣、风险隐患共查、矛盾纠纷共解、平安辖区共建,做到“小事不出网(警)格、大事不出社区”。 三是保障下倾,促力量融合。建立机关警力下沉帮扶派出所长效机制,推进“部门+派出所”联系结对,实行双向考核,倾斜资源力量,引入业务警种“活水”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洼地”。
坚持强筋健骨,以“四化”打造“善治”队伍。一是社区民警专职化。全面落实社区民警专职化要求,建立派出所警力保障机制,推动警力向一线倾斜,保证社区民(辅)警每周不少于4天在警务区工作。二是队伍管理规范化。规范队伍管理,建立所长-教导员-副所长-民警-辅警-网格员6级管理模式,加强日常管理和作风养成,实行双向考核和量化考核,鲜明结果导向,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高压态势,不断催发队伍战斗力。三是教育培训日常化。持续深化全警实战大练兵,推进教育培训资源向派出所倾斜,围绕群众工作、接处警、巡逻盘查、应急处突、执法办案、网络舆情应对、信息化应用等能力组织开展业务轮训,不断提升基层派出所的警务实战水平。四是先进典型榜样化。鲜明表彰奖励、职级晋升向派出所倾斜的导向,开展派出所服务之星、防范之星、调解之星、破案之星“四星”民警创建活动,用好宣传媒介,展现良好形象,打造标杆典范,着力营造人心思进警营氛围,以一流的业绩、一流的队伍来匹配“枫桥派出所”的发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