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3时,喧闹的北海侨港美食街缓缓平静下来。距美食街数百米开外,北海市公安局电建派出所内仍灯火通明——这里有北海唯一的24小时受立案中心,民警需时刻在岗。
在受立案中心东侧,一道写有“蹈海英雄”骆春伟生前事迹、工作剪影及追授荣誉的文化墙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我不上谁上”“群众站着,我们就不能坐着”的春伟精神响彻珠城大地。曾任电建派出所教导员的李磊成为这一精神的赓续者和践行者。过去多年间,他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聚焦社会治安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按照分局党委既定思路,先后推出“海上党旗红+警务”“党建+警务”“一区一警”“平安校园联盟”等基层治理先进样本,让党旗高擎,为基层发声,守一方平安。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政工出身的李磊在发出响亮警声的同时,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并获评北海市建党百周年优秀党务工作者。在电建派出所任职期间,该所还先后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自治区公安厅评为“全区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次被北海市公安局记集体三等功,获评自治区“枫桥派出所”。
党建延伸
让党旗高擎在万里海疆
位于祖国大陆南端的北海市公安局电建派出所始建于1984年,它坐落于著名的侨乡侨港镇,辖区面积不大,却是北海最繁忙的派出所之一。
由于辖区渔民和港口众多,如何管理渔船,有效服务渔民成为摆在李磊面前的一大难题。
充分摸清情况后,李磊决定联合侨港镇党委政府、各渔业公司党支部建立“海上党旗红+警务”机制,实现“党建+警务”建设由陆地向海洋延伸。
“把党旗插到万里海疆上,把党建工作延伸到蓝色国土上。”在北海市侨港镇9.1公里的海岸线上,近千艘渔船和5000多名渔船民被编排分班,实现了每个区域有支部,每组有党员,每个党员有联系船只,打造出“人人是哨兵,船船是哨所”沿海治安管理格局。
“组织健全后,服务也必须跟上。”李磊主动靠前,积极收集渔民们涉及警务和治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提升渔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李磊通过“海上党旗红+警务”模式,借助各渔业公司、社区、群众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引导辖区群众及时通报“三非”人员情况信息,有效延伸了治安管控触角。
善谋全局
获评全区“枫桥派出所”
做好基层工作并不容易。但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鉴于辖区外来人口多、安防设施薄弱、群防群治基础较差等实际,李磊主动借鉴“枫桥经验”,创新推行“‘大脚板+大数据’确保平安不出事、‘1+N多元调解’确保矛盾不上交、‘全天候+自助机’确保服务不缺位”的工作模式,深受居民好评。
他还和民警们沉入辖区,指导“天网”补盲、健全群防组织,通过推行“3+”模式,实现了“警民情谊升温、涉稳因素降温、管控力度恒温”的目标。因治理成效突出,今年3月,电建派出所荣获全区“枫桥派出所”称号。
李磊的探索并未停止。“楼上住户经常在阳台往楼下倒垃圾,几次都溅到我家!”“楼下跳广场舞的声音太大,影响孩子学习”……这类警情对李磊而言并不少见,很多邻里纠纷达不到案件性质,但不解决又容易激化矛盾,存在安全隐患,这让他再度陷入沉思。
为破解这一难题,李磊结合当地社会治理实际情况,将“六尺巷”典故引入调解机制,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即化解”。
所谓“六尺”,就是“各让三尺”。这一创新很快在北海市银海区大范围铺开,他还组织开展调解技能培训,把民警培训成不仅能破大案,更会调处小纠纷的行家里手。去年,当地民警多次上门工作,妥善化解600多起邻里纠纷。
创新“党建+N”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0年,北海市推行“三事(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解”,在全市社区建设“解忧超市”,李磊又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基层党建+社区警务+解忧超市”创建,安排民警进驻一批问题较集中、矛盾较突出的社(小)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纳入“解忧超市”范畴,充分发挥公安职能,按照“群众填卡—民警查阅—审核分流”的模式,区分“咨询类、求助类、户籍类、纠纷类、治安类”等5个模块,由值班领导安排责任人落实解决,并及时联系群众反馈办结情况,接受群众评判。
这期间,李磊带领民警遵循“事情不办结不罢休,群众不满意不罢休”的理念,按照操心事快办、烦心事细办、揪心事巧办的原则,共为群众解“三事”30多件,实现“微心愿”50多个,确保“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与此同时,他将群众个体心愿扩大至整个辖区,以辐射效应解决共性问题,不让操心事升级为烦心事,更不让烦心事演变为揪心事,打通基层服务和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更为醒目的是,李磊还在辖区试点并推进“一区一警”模式,和民警主动到小区工作,面对面服务群众。另一方面,他通过微信警务室全方位、高密度和无死角的宣传防诈、防传以及防盗常识,辖区警情大幅下降,尤以传销和电诈警情最为明显,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7%和33%,下降比例均为历史新高。
忠于初心
深耕政工12载发出最强警声
实际上,这名来自山东的实干家并非科班出身。他在军校就读的是边境管理专业,却误打误撞进入政工队伍。
2010年,他在部队开始从事政治工作,高质量完成广西边防总队党支部组织生活示范片拍摄和情景剧模拟演练工作,为全区边防部队过党组织生活会树立了“标杆”。后又组织、参与并完成了支队党代会换届选举、干部培训班、干部双考和干部档案清查等工作,无一疏漏。
凭借出色表现,他在北海市边防支队(现改名为海防支队)政治处干部科一路从干事做到科长;2017年,他调任北海市公安局电建派出所教导员,今年3月,他又调任北海市公安局银海分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
随着舞台的扩大,李磊的业务能力也越来越精进。在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他独挑大梁,负责银海区公安分局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他带领整顿办同志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模式和态度全力投入,高质量制作台账,撰写材料,组织和承办会议,得到第五指导组充分肯定。
他同时打造出“平安校园联盟”,在原“一校一警”基础上,升级加强为“5+50+500+5000”模式,依托地方党委政府、公安、企业、学校和家庭,为校园学子的平安保驾护航,并组织法制副校长上讲台讲授法制、防溺水、反校园欺凌等知识200余次,守护辖区72所中小学平安。
作为一名政工工作者,李磊还充分挖掘单位和民辅警的先进个人事迹,打造新典型,讲好新时代下的警察故事,其推行的“海上党旗红+警务”“一区一警”等先进治理经验先后得到新华社、中新社、人民公安报、人民网、法制日报以及广西日报、广西法治日报等众多中央及自治区主流媒体关注和报道。
“政工工作要怎么做,才能够做的更好?”这是李磊一直思考的人生命题。12载政工生涯,他曾反复追问自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像老师教书育人一样,这其实是一项服务工作,既让自己不断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也要确保身边同志的思想不偏航,让他们保持工作激情,并乐意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终生,”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李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