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针对有账号以“助农”“助困”“助残”“助老”为由编造不实场景、实施虚假公益等行为,抖音官方账号日前发布了关于公益内容治理的最新规范。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网络平台投身公益事业。然而,在流量思维和商业利益的裹挟下,有些网络账号却打着公益的旗号,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等博取关注、骗粉骗赞、非法获利。例如,有账号摆拍发布“姐弟俩被抛弃靠捡垃圾讨生活”,还有账号在大凉山给老人发放现金摆拍悲惨生活并做“慈善”,消费公众爱心、践踏慈善义举、突破道德底线,破坏网络空间和公益慈善良好生态。对此,网络平台绝不能坐视不管。
抖音作为新型的短视频平台,也一直努力以记录和传播真实而美好的生活为己任。针对上述问题,抖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及时更新公益内容治理规范,积极铲除“垃圾流量”,既是为公益保驾护航,也是在履行平台主体责任。事实上,对以“公益”博眼球、吸引流量为目的的伪公益行为,抖音一直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予以坚决打击。抖音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安全治理透明度报告》显示,今年3月期间,平台共清理伪公益违规内容6105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和完善规则是平台监管的前提。“账号如在平台发起慈善募捐,主体需持有相关资质并按照规定认证”;“公益类账号,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购物等营利性行为”“严禁以公益为由,博取关注、骗粉骗赞、非法获利”“按照规定认证后的公益类账号,需由申请机构或个人自主运营,不得交由第三方MCN机构或他人代为运营”。这些新规坚持问题导向,既立足眼前见招拆招解决实际问题,也放眼长远完善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可谓招招是实招,拳拳都到肉,彰显了平台的担当,释放了整肃的决心。
网络空间互联互通,治理伪公益也应联手联动。各网络平台应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切实履行涉及慈善活动的审核责任,对各种乱象敢于说不、大声喊打,并持续通过产品能力升级、细化制度规范等措施,保障用户利益。平台监管部门应用足用好现有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巡查执法,提高违规账号违法成本,形成有力震慑。公益从业人员更应该遵纪守法,承担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更不能把公益当成“生意”。同时,应鼓励社会公众投诉、举报假借慈善之名牟利、违法公开募捐等行为。
网络平台置身科技时代最前沿,勇于承担使命,不让责任抛锚,整个行业才越来越有前景。此次抖音发布的新规,只是网络空间治理伪公益乱象的一个缩影。期待各大平台都能够举一反三、“有则改之”,对网络伪公益紧盯不放、持续施压,露头就打,让网络空间始终风清气正、让虚假公益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