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投资2400万元,对180处交通安全隐患点进行集中整治。全区180处交通安全隐患点整改后较整改前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0%以上,道路交通秩序大为改观,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感明显增强。
多年“旧债”一朝还
日历重新翻回到2021年。从交通安全总的情况看,莱芜境内原有的国道和省道及市内主要交通道路因修建时间早,未能按“三同时”的要求安装设置安全设施,交通道路建设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严重脱节空项,导致路面交通安全设施空缺。在城区,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商贸区和生活区的扩建增多,一些道路交叉路口和小区出入口人车拥挤,成为重要路段和交通事故多发区,居民交通安全受到威胁。路面上和十字路口等原有的一些信号系统设备陈旧,技能落后,已不能适应现时形势的要求。
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决定从区财政出资,对全区交通安全隐患点进行集中整治,并责令莱芜区大队、莱芜区交通局组织交警大队与区交通局、区公交公司、绿化园林及各街道乡镇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调、各乡镇(办事处)及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保质保量,对全区所有交通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彻底清剿,消除安全隐患,圆满完成这次交通安全整治改造工程任务。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交警大队联合区城乡交通运输局及有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全区的所有交通安全隐患点进行检查筛选和论证,按照《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指南(试行)》标准,逐路、逐村、逐交叉路口开展摸排工作,多次对现场进行调研查勘、沟通对接,最终确定了本工程各个交叉口实际改造需求和建设方案,并依据需求及调研查勘情况进行设计。
“五治”治到“点子上”
整治工程开始后,区委、区政府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时代化”的要求进行整治改造施工,针对校车停靠站点标志牌主要分布在城区及乡镇村庄各个站点的情况,在标线方面把重点集中到了以现状恢复为主,重新施划为辅,施划至各进口道停止线。交通设施方面,按照分布位置(城区或乡镇)、现状情况(交通设施新建或改造)分为了四类。第一类,城区新建设施交叉口,按需新建信号灯杆件、电子警察杆件、信号灯具、电警、卡口、监控、联网信号机柜、穿线管道以及附属线缆、设施配件等;第二类,城区设施改造交叉口,按需利用既有各种杆件、基础、管道等,更换信号灯、电警、卡口、监控、联网信号机柜及附属线缆、设施配件等;第三类,街道乡镇新建设施交叉口,按需新建信号灯杆件、电子警察杆件、信号灯具、电警、监控、单点〈联网〉信号机柜、穿线管道以及附属线缆、设施配件等;第四类,乡镇设施改造交叉口,按需利用既有杆件、基础、管道等,更换信号灯、电警、监控、单点(联网〉信号机柜及附属线缆、设施配件等。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交警大队安排专班靠上加强技术监督指导,做到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情施策,分类施工,实行了“五治”即:城区治“堵点”,城郊治“险点”,农村治“盲点”,野外治“漏点”,线路治“重点”。
新的交通安全设施展现出了特有的功效和作用,成为了交通安全管理的“助听器”和“千里眼”,助力交通安全,使管理工作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对此,莱芜区交警大队的民警在充分发挥好安全设施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力乘东风扬风帆,巧借云梯登攀高峰,助力加强安全管理,抓打击,抓巡查,抓宣传,抓“三同时”,开创了交通安全管理的新篇章,交通秩序步入良性格局,安全环境大为改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