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警官,大周末的跑到我们家调解,真是辛苦你了!”记者刚见到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剡湖派出所社区民警周显权的时候,他正捧着本笔记本从一户人家里走出来,只见他一边跟群众报着自己的电话号码,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这场调解进程。从橄榄绿到庄重灰再到藏青蓝,3次换装,从警20年,40本工作笔记,3000多场调解,日均步数20000步,他用脚步丈量社区的土地,用笔杆加脚板做好群众工作。
婆婆的嘴,妈妈的心
“都怪我一时冲动酿成大错,谢谢你救了我的未来,救了我们家!”近日,一起轻微伤害案件行为人——大学生小张拉着周显权的手,满含着眼泪向他表示感谢。至此,一起因为排队纠纷引发的轻微伤害案件,经过1个月的苦心劝解,双方当事人最终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调解工作就是婆婆的嘴,妈妈的心,不能怕烦,更不能对群众敷衍了事!”周显权说道。2003年,29岁的他脱下军装、加入警队,从青丝变成白发,从社区家庭的“小儿子”到如今成为行走在社区的“老家长”。每天一上班他就夹着笔记本开始走访群众,这户人家姓什么叫什么,那户人家上下户有漏水纠纷,他总是能清清楚楚说明白。全社区1758户、4060人,他几乎都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他常说,要做好调解工作首先就是要熟悉群众、认识群众、走进群众。
白天周显权在社区里走访,晚上他就上门对有纠纷的群众展开调解。“白天大家在上班,不能耽误老百姓的工作,晚上都在家里,能更好地化解矛盾。”他说道。有时候群众在吃饭,周显权就坐在旁边一起唠嗑了解经过,并趁机进行劝导,经常吃完饭,双方的心结也就打开了。“老百姓的事情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从当兵到现在,这种信念我是有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能帮一个是一个
“周警官,谢谢你带医生上门给我看病,为我节省了不少钱!”近日,周显权和医护人员共同上门给行动不便的吴奶奶看病,了解身体状况,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周显权所管辖的嵊州龙会社区有一所1600多人的中学和800多位老年人。如何服务好“一老一小”这两个群体,是他常年思考的事情。为解决老人看病难的问题,周显权联系当地医院和志愿者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剡韵杏林”小分队,开展上门医疗,用心用情为老人服务。“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不用感谢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他常对老人们说。到目前,该分队已开展背包医疗98次,为169名老人提供了帮助。
自己淋过雨,也总想给别人撑把伞。针对中学有较多学生患有抑郁症,曾经周显权的女儿也饱受抑郁症折磨。“老百姓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能帮一个是一个。”周显权告诉记者。他主动联系郁金香心理协会,为抑郁症学生制定个性化“种子计划”,并把自己的微信和电话公布在学校,欢迎学生来咨询,无论多晚给他打电话他都第一时间接起,经常和学生一聊就是3个多小时。“我常常吃饭的时候都能看周显权在跟学生聊天,他是真爱那些孩子们!”嵊州市公安局剡湖派出所基础副所长赵琦说道。
两把椅子拼成“行军床”
“2天‘抢’一幢房子,”摸清隐患底数、连续3天熬夜蹲点抓获社区赌博人员、安保期间连续一个月睡在社区值班......他常说,我是军人出身,我就善于啃硬骨头,越是需要我越要冲在第一线。
广场舞扰民问题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矛盾纠纷最多的难题。为彻底解决扰民问题,50岁的周显权奔波在全省各地学习相关单位经验做法、收集各类资料。困了就在社区里搬来两把椅子拼成“行军床”,累了就跑个步保持清醒,不懂就熬夜在电脑桌前学习,经过2个月的努力,最终引进了可以实现音声分区的定向喇叭,取得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个社区交给我,我就要对老百姓、对领导、对自己负责,工作一定要做好。”周显权说道。据了解,安装定向喇叭之后,龙会社区噪音扰民警情同比下降83%,信访噪音投诉零发生。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是31年前周显权参军到部队时唱的第一首歌,11年军人生涯,20年从警时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