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男,41岁,中共党员,2009年3月参警,历任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侦查员、中队长、副大队长。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荣获“巴州区十佳侦技民警”,十余次受到各级表彰奖励,其主侦破获的重大典型案件先后6次在央视展播。
他,从教师到警察,从校园到警营,不变的是那份忠诚,坚守的是那份责任。
他就是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杨丹,他原本是一名执教多年的人民教师,从业以来,兢兢业业,教学成绩突出,可为圆从小就有的警察梦,毅然选择离开校园,在2009年通过公务员招考,穿上了警服,成为了一名刑警。
从警多年来,他常常远离家人、辗转各地、熬更守夜、办案出差;从警多年来,他始终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勤勤勉勉、踏实工作;从警多年来,他勇挑大梁、呕心沥血、贡献突出、业绩斐然,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荣获“巴州区十佳侦技民警”,十余次受到各级表彰奖励,其主侦破获的重大典型案件多次在央视展播。
他投笔从戎,十年磨剑成刑侦专家
今年41岁的杨丹,原本是一名从教6年的人民教师,生活舒适而有规律。2009年,从小就抱有警察情结的他,毅然放弃教师一职,通过公务员招考,成为了一名刑警。
从警13年来,他始终认真钻研公安业务知识,提升刑侦破案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他从一名平凡的侦查员,渐渐成长为巴州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一跃成为全市公安系统独当一面、战功赫赫、屈指可数的刑侦专家。
13年间,他带领刑侦队员,先后成功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000余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00余人,在“一大批部、省、市挂牌督办,群众人身财产受侵害严重、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大要案件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是电信诈骗“鹰眼猎手”
杨丹把“群众看公安,关键在破案,破案才是硬道理”作为工作信条,在巴州刑侦这支队伍里,杨丹便是同事公认的攻坚大要案件的“一把尖刀”。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刑事案件发案中占比高位,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受到严重侵害,为了有效遏制高发态势,2021年巴州区公安分局组建反诈专业队成立反诈中心,杨丹临危受命,牵头负责全区打击治理电诈犯罪工作。面对新型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复杂新形势,杨丹主动带头学习业务平台、钻研法律条例、探索研判思路、突破案侦难点,一次又一次向隐匿网络背后的违法犯罪分子发起凌厉攻势。
2021年12月,在日常开展线索核查工作时,细心的杨丹汇集近半年线索,发现涉诈人员之间竟有着千丝万缕的犯罪轨迹联系,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杨丹敏锐的感知这幕后极大可能隐藏着一个分工明确、组织严明的庞大犯罪网络。
为了查清事实,杨丹主动请缨,担任专案组组长,带领专班对线索和相关人员逐一过堂会审,成功摸出巴州区偷越国边境人员在国内被招募、偷渡边境、至境外培训、参与窝点实施诈骗等犯罪环节所属的庞大集团。
然而,该犯罪集团藏匿于境外,专案组面临着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突破难、嫌疑人员分散、抓捕难度大、证据固定难等各种难题,且立足境内打击境外犯罪在此之前全市并无经验可借鉴,加之疫情防控严峻形势,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队长,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杨丹首当其冲,他耐心细致的建立人员档案多达400余份,连续挑灯奋战梳理关系导图多达1000余人,构建庞大的“数据库”后,转化证据便是又一大难题。不服输的杨丹一头扎进新兴犯罪领域打击法律法规及证据标准研究中,他创新提出“由人到案,由供到证”的侦查思路,在他和专案组的不懈努力下线索证据逐渐清晰。
2022年7月,经过数月的缜密侦查、勠力奋战,期间杨丹带领专案组辗转全国9个省、20余个市,最终成功打掉盘踞在缅北境内,组织招募境内人员赴缅,并利用“杀猪盘”手法对国内群众实施博彩类电信诈骗的跨境犯罪集团2个,抓获集团成员112人,破获涉案金额超3000余万元,受害群众达500余人的系列跨境电信诈骗案,有力震慑了辖区电诈违法犯罪。
近三年来,杨丹带领同事侦破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类案件400余起,打击处理犯罪分子200余人,挽回群众损失数千余万元,一大批棘手难办、影响恶劣、涉案金额重大的电信诈骗案件在他手中成功告破,为当地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骄人成绩,他本人多次获省部级公安机关通报表扬。
他是刑侦战线“福尔摩斯”
重大案件,尤其是命案的侦破过程,通常都是无比艰辛而漫长的。由于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大多具有极强的反侦察能力和异乎常人的心理素质。与他们交锋,不但是斗智斗勇的过程,更是耐力、体力、智力、细节的极致较量。
但他从不向困难低头,更不轻言放弃杨丹总是信心满满地鼓励队员们说:“再狡猾的狐狸,最终也会露出尾巴。再艰难的案子,只要我们不轻言放弃,最终一定能告破!”
2014年,为破一桩命案,整整三个月,杨丹和战友们对案发周边数百个监控点的视频一帧一帧查看,对案发现场周围数千居民一户一户走访,对每个可疑人员都进行一遍一遍核查。
功夫不负有人心!历经连续数月锲而不舍的追踪,杨丹最终在大海捞针式的海量视频资料中,捕捉到一个一闪而过的路人背影,狐狸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通过分析研判与多年的案侦经验,这个路人极有可能就是现场作案的犯罪嫌疑人。随即杨丹带领队员进行抓捕,经过连续突击审讯,多番斗智斗勇的较量,最终让具有超强反侦察能力的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
得知嫌犯伏法,受害人家属悲喜交加,对案侦民警感激涕零,巴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他是侵财犯罪“辣手神探”
在侵财案件中,盗窃案件虽然往往金额不大、不及命案恶劣,却关系民生民安。
2019年4月,分局接到群众报案称:巴州区某超市内保险柜及现金等财物被盗。民警迅速赶赴现场,通过勘查以及调取超市内视频监控,发现了精心伪装的嫌疑人及其作案经过。
然而,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并未在现场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物证,他总是灵活变换进入现场和离开的方式,民警的多次追踪都无功而返。侦查工作止步于确定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上。
但三年来,杨丹一直坚守,绝不放过一丝破案的希望。
在一次案情分析会上,视频监控中出现一个极其模糊又熟悉的身影,敏锐的杨丹当时就断定,这个身影就是在侦查员眼中神秘消失整整三年,队员们一直苦苦追缉的盗窃嫌疑人。
此后,杨丹一直密切关注该名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布下一张天罗地网,等待犯罪嫌疑人进入。抓捕当晚,嫌疑人潜入巴城某小区居民楼,杨丹立即在楼道出口守候,半小时后,成功将作案后意图逃离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他是人民的卫士,却是家庭的缺席者
“辗转南北,不问西东,不时出差,经常熬夜,没有正常的作息、节假,总是与家人离多聚少,甚至逢年过节也天各一方。”这是刑警们的工作日常,也是他们埋藏心底深切的无奈与愧疚。
13年的刑警生涯,让总是勤勤勉勉、兢兢业业的杨丹获得了许多成绩与荣誉,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但他却对家人充满了愧疚与亏欠。
杨丹的妻子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夫妻俩抚育着两个孩子。因为两口子工作都特别忙,老大在3岁之前一直在达州跟随外公外婆成长,念幼儿园时刚接回巴中,杨丹却又被抽调援外工作。
因为经常要出差办案、值班备勤、或蹲守抓捕,他与家人总是难以同频休息,与父母妻儿总是离多聚少。
虽然同城上班,杨丹陪伴妻儿共度周末节日屈指可数,甚至孩子的生日与家长会,也经常因为出差而错过,至今没有兑现妻子一家老小利用公休自驾游的愿望……
结婚十余年来,照顾家中老人孩子的重担,完完全全落在了同样忙碌而辛苦的妻子肩上。但一直以来,妻子都非常理解并支持杨丹的工作,并未因此而抱怨。她时常对杨丹说:“我是教师,孩子的成长、教育你不用操心,干好你的工作就是了。”这句话也让杨丹深受感动。
聊起杨丹,同事们似乎总有数不完的钦佩与赞许。
“杨丹的案侦能力极强,又极有担当精神。许多急难险重的案子,总是主动请缨,并能高质高效侦破。”提及杨丹,分管刑侦工作的郭宁副局长,感到十分自豪。
“他是一个很好的帮手,不但具有卓越的案侦能力,还是一个卓越的领队,他带领大家,这些年为区局破获了许多大案,荣获了不少荣誉!”大队长陈旭东说起杨丹,伸出大拇指点赞。
“丹哥是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为了破案,他可以连续十天半月呆在队上,日以继夜调阅监控。困了在沙发上倒头就睡,饿了就啃个面包,吃桶泡面……”案侦民警赵川看在眼里,敬佩在心里。
去年,杨丹上班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小腿骨折,在医院经过一周的治疗后,等不到痊愈,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时常拄着拐棍跑现场,看卷宗。而钢板至今还在体内,走路仍是一瘸一拐的。
电信诈骗“鹰眼猎手”、刑侦战线“福尔摩斯”、侵财犯罪“辣手神探”、辖区群众人身财产的守护神……这些都是同事们和广大群众、网民对杨丹多年来辛勤工作的肯定与赞许。
但在杨丹心里,这些称谓都无关紧要,他心里时常惦记的、在乎的,是如何把手中的案子一件件办实、侦破,让犯罪嫌疑人绳之于法,让辖区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最好的守护……
或许,这就是杨丹选择投笔从戎,作为刑侦人始终不渝的责任与初心。